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

时间:2022-09-25 09:17:27

小学数学教后反思与再备课

摘 要: 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教师自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能做出更好的改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教后反思 二次备课

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心得、评价与修订(再备课),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在新课程全面启动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既可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遗憾”和修正“失误”,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不断思考、实践中,笔者认为教后反思与再备课可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反思课堂中问题情境设计的趣味性、典型性与层次性

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是在一个接一个的问题情境和问题解决中实现的。为了使学生积极地进入思维状态并能获得成果,所设计的问题必须是典型的、有趣的和具有层次性的,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些在经历了教学实践后,自然就有了更深的体会,并做出更好的改进。例如,在教学“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时,笔者提出问题:把一个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铁块熔铸成一个底面积为36平方厘米的圆锥形铁块,这个圆锥形铁块的高是多少厘米原以为学生通过圆柱、圆锥的整理和复习之后会积极发言、顺利解决,不料问题提出后却冷了场,笔者只好作引导性讲解。解后反思:本题的隐含条件――正方体铁块与圆锥形铁块体积相等,远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难以“发现”。于是,在接下来的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准备了体积相等的正方体和圆锥体空心实物各一个及一些沙子,问题提出后进行演示:把正方体空心实物里装满的沙子,倒入圆锥体空心实物里。在这一实物演示情景的启发下,大多数学生很快发现题中两种实物体里所装的沙子一样多,实物的形状虽然变了,但沙子的体积不变,从而得出体积相等的这一隐含条件,由1/36×36×h=6×6×6,求出h=18厘米。

二、反思解题方法、解题结果、问题延伸与突出问题的处理

教学时,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往往会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新颖的观点、巧妙的构思、多样的解法、问题的延伸,也会产生一些认识上的错误,这些往往又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突发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珍惜、利用这些思维的火花及认识的错误,因势利导,教后更应从科学性、严谨性与学科的意义等方面去反思、审视它们,分析学生思维的火花及认识错误形成的原因,总结因势利导的优化方法和处理突发问题的灵活技巧,然后加以整理记录(再备课),以便进行教学的改进。例如,在六年级“整理和复习”应用题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先以一道思考题作为例题: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相等,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台扇与吊扇每台各多少元?

在教师的引导下,多数学生能通过已知条件“每台台扇的单价比每台吊扇多54元”转向到“3台台扇的价格比3台吊扇的价格多(54×3)元”或“5台台扇的价格比5台吊扇的价格多(54×5)元”,从而很快得到了解答,即吊扇的单价为54×3÷(5-3)(元),台扇的单价为54×5÷(5-3)(元)。

正当教师准备转入下一道题时,学生A提出:若把3台台扇与5台吊扇的价格看做是单位“1”,那么台扇单价是54÷(1/3-1/5)÷3,吊扇单价是54÷(1/3-1/5)÷5。学生B又提出:根据3台台扇与5台吊扇价格相等的这个条件,可以知道,台扇与吊扇的单价比是5:3,台扇单价是54÷(5-3)×5(元),吊扇的单价是54÷(5-3)×3(元)。学生C再提出:根据学生B提出的还可以这样列式,台扇单价是54+(1-3/5)(元),吊扇单价是54÷(5/3-1)(元)。

对于学生A、B、C提出的解答及其思想方法,教师除了课堂上应给予肯定并充分利用其增强教学效果外,教后对此进行反思并加以记录是十分必要的。

三、反思教学方法和师生情感交流方式是否合理、得当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所用教法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参与兴趣能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有利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是否有利于师生的情感交流是否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主”的新课程精神,这些在教后反思中会得到较清楚的回答。这样教师便能总结成功因素,分析失败原因,发扬“得意”的或改进(改换)“不当”的教法和情感交流方式。例如:教学“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一课,教师提出问题:请看下面的分数,看谁能够快速地判断出这些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和老师进行比赛,好吗?2/5、7/9、3/10、5/23、9/50、15/33。结果教师用口算判断比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快得多。此时,学生渴望探究奥秘,惊奇地看着老师问:“老师,你怎么算得这样快?”这时,教师并不急于表态,而是用一句征询的话:“请大家猜猜看,别着急,相信你们会找到规律的。”一句征询的话语足以温暖学生的心田,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他们大胆地“再发现”、“再创造”。经过充分辩证,最后学生成功地探究出了分数化成有限小数的具体规律。学生逐步学会了探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

上一篇: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运用研究 下一篇:用智慧点亮人生,用真情感化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