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放牛班的春天》中第三种教师素养

时间:2022-09-25 08:46:58

试论《放牛班的春天》中第三种教师素养

【摘要】第三种教师素养突出的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时,展现的非教育功利目的素养,即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是以完善和丰富人性为目的。本文就对此作出探寻,第三种教师素养呼吁的正是目前学校中缺失的教育文化亲和力。

【关键词】教师;第三种教师素养;自我修炼

中图分类号:G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09-170-01

一、教师素养的界定

教师素养的研究由来己久,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就试图寻找“真正教师”的特征,现代学者也在不断丰富研究手段进行探索。教师素养这一问题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研究教师素养总是探索二元结构的要求,即既注重教师的政治理论、思想作风又注重教师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我们拓宽视野,发现当前时代所需的教师素养应突破这样的二元结构,教师和学生都是作为社会人存在的,因此作为一个社会人,仅仅拥有二元结构下的素养是不够的,因此这也是我所提倡的教师的第三种素养。

二、《放牛班的春天》探寻的第三种教师素养

第三种教师素养的内涵界定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凸显个人意义和价值。第三种素养体现的不是一种行政指令的外加,也不是学校或团体意志所迫,而是来自教师内心深处的个人所需,是一种自我的要求。第二,远离教育功利目的,这种素养与教师微观的教育教学工作可能无直接关联,并不是为了“教”而去展现或是学习,而是作为完善现代“社会人”的角色而进行的修炼与自我提高。需要说明的是,有时,教师的素养会分为三类,即知识、能力以及品格素养,我所提及的教师第三种素养与品格素养是有所区分,提倡的是教师在对待学生或工作,完全从心出发,教师展现的那些高尚品质已经和他融为一体,他不需依靠这些品质来凸显他的伟大和完美,在拥有这些素养时,教师本身思想也在不断升华,体会到的更多是幸福而不是因为这个职业性质带来的厌倦和不满。

马修老师的许多品格都具化了第三种教师素养。首先,博爱与尊重。他第一次与学生相遇时就连连遭遇戏弄,但还是原谅了孩子。他明白教育不应培植人的畏惧感、报复心、对世界的失望情愫以及心灵的禁锢。其次,理想和美丽。马修老师是个有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老师,他上第一节课所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让学生在纸片上写下自己的姓名、年龄和未来最想干的职业。他的美丽还体现在尽管性本善还是性本恶是一个难以实证的命题,但他依旧以欣赏的态度看待孩子的精神发育,会小心翼翼地呵护孩子,他相信可以将“善”根植在每个孩子的精神最深处。最后,平等基础上的契约精神和宽恕态度。那是一种智慧的宽恕,他知道宽容什么,又如何宽容。

三、教师如何自我提升

1.亲近大自然。力求使自己对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对自然界的许多现象有适当的研究并时常思考个人见解,培养爬山、下海、踏青等兴趣,不放过任何与自然拥抱亲近的机会,经常徜徉于自然山水之间,洗去城市的喧闹和工作的劳累,换回自身平静自然的心态。

2.热爱生活。做到具有乐观、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待己待人、待事豁达开朗,珍惜生活的时空,注重生活内在质量,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寻求许多乐趣,享受生活。积极面对生活的曲折和挑战。重视生活的细节,有条不紊的安排生活,求新求异、求变。能尊重别人对生活内容的选择以及不同的习俗,但不盲从;生活概念宽泛,常将学习、工作等视作为生活的一部分,并常常从中感悟出生活的真谛。

3.关注社会。老师这个职业本身对社会事物和现象就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因此要特别关注社会重大事件的发生、发展及结果,并能形成个人的价值判断;能经常主动与人交流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并从中获取教益;关心社会弱势人群的生活现状,富有同情心、正义感和服务意识。

4.丰富自我。能正确认识自我,在学识、能力、经验、性格、习惯意志、成就、不足等诸方面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定位;经常有反思自己言行的习惯;经常做到自已与自己进行“心里对话”;在提高自我方面不断有新内容、新要求,并且有恒心和毅力,持之以恒;有一定的朋友交流圈子,能经常获取不同的文化信息;时常进行各种实践体验,充实生活经验和经历。

第三种教师素养是非行政体系和团体意志的,这种素养是很难用条条框框来明确定义,也无法强制或划入教师职业规范的内容当中去,第三种素养的养成主要来自教师自身个体内化的行动,这也是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下学校教师缺失的一种素养。

参考文献:

[1]郑维铭.从教为师之道[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1.

[2]毛放.浅论中小学教师素养自我提高的“第三条通路”[J].全球教育展望,2003(1).

[3]赵春娟.论教师素养新内涵―来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J].教育探索,2006(2).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494.

[5]张楚廷.关注素质教育下的教师素养[J].中国高等教育, 2006(1).

上一篇:Jack C.Richards的口语教学理论与应用 下一篇:开启全新时代 ,引领未来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