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宝鸡市粮食产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2-09-25 07:50:24

对宝鸡市粮食产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从宝鸡市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和效益入手,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提出加快发展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的对策。

关键词 种粮大户;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制约因素;对策;陕西宝鸡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8-0301-01

1 基本情况

宝鸡市辖3个市辖区,9个县,总面积1.82万km2。耕地总面积41万hm2,人均耕地面积953.3 m2,户均耕地3 466.7 m2,常年粮食种植面积35.33万hm2,粮食平均单产4 725 kg/hm2,粮食总产170万t左右。全市种粮大户总计194户。承包土地1 180.53 hm2。承包3.33~6.60 hm2的大户有141户,共承包土地627.20 hm2;承包6.67~19.93 hm2的大户有48户,承包土地394.67 hm2;承包20.0~66.6 hm2的有5户,承包土地158.67 hm2。租地成本750~1 200元/hm2不等。截至2012年,全市注册各种粮食专业合作社达到45家,社员达到5 605户,入社面积5 333.33 hm2左右。合作社通过提供统一的农资供应、病虫防治等服务,使粮食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来看,宝鸡市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种植粮食面积在全市粮食总种植面积中占的比例太小,远远低于经济发达的南方省市。

2 种粮大户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效益分析

从生产效益看,塬区种粮大户效益一般情况下高于种粮小户效益。小面积(0.33 hm2以内)粮食生产、农村留守人员力不从心、农田抛荒以及只种植一季粮食等现象普遍存在。通过调查岐山县、扶风川塬区农户发现:一般种植一季小麦纯收入在1 500~2 250元/hm2,种植小麦、玉米两季纯收入在3 450~4 200元/hm2。种粮大户之所以有较高效益是因为粮食生产的很多环节是采用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小麦收种玉米播种采用机械方式);而山区粮食生产大多以传统耕作为主,通过调查陇县2个镇5个种粮大户,每季劳动力成本为6 000~7 500元/hm2,种粮效益如果算上劳动力价值,85%的山区粮食生产大户收入都是负数。

宝鸡市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大都采用了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加上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都采用企业化运行模式,到2012年底,该市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均实现赢利。凤翔县嘉农合作社,流转土地240 hm2,经过2年的粮食种植,其种粮效益可观。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赢利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强烈的粮食生产意识,因为土地租金、人员工资等都需要靠粮食收入来支出,所以在复种指数、茬口安排、肥料投入上都能科学谋划、统筹考虑。二是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技术。他们逐步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引进到粮食生产领域,不断改进传统的耕种方式,着力提升粮食产出水平。三是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具有较好的粮食生产基础设施。这些科学的决策和合理的投入,使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种植粮食作物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

3 制约宝鸡市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因素

3.1 国家扶持力度虽然逐年加大,但政策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通过调查120个农户发现,多数人都认为国家粮食生产补贴近年来逐年提高,截至2012年底,岐山县凤鸣镇农民享受国家各项惠农补贴为1 065元/hm2,但是由于粮食生产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当前补贴标准显得偏低;另外,按照平均补贴方式虽然能体现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鼓励性和补贴实施的公平性,但补贴政策实施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状态,甚至出现一些农户“只拿补贴不种粮”的现象,通过现行补贴政策很难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3.2 生产资料涨幅大,生产性投入高,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效益低

调查发现,虽然粮食最低收购价逐步提高,市场粮价相应走高,但是,种粮效益仍然偏低,而且随着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种粮效益不断降低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由于生产资料特别是化肥价格涨幅较大,致使粮食生产成本显著增加,从而导致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种粮效益低下。

3.3 土地流转难

宝鸡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相当多的农民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后生活没保障,工作没着落,因此,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很难从农户流转到土地。土地是农民生活最基础的保障,农户耕地面积小,即使不种,宁可让地闲着,也不肯让土地流转。

3.4 劳动用工涨幅较大,致使大部分农户外出务工

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劳动用工涨幅大,而且劳动报酬明显提高,从而使农村大部分富余强壮劳力流向二、三产业。由于种粮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挫伤,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和经济作物主产区转移,粮食主产区出现了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下降的趋势,出现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农村空心化的“三化”现象,即“兼营农业”、“口粮农业”现象。

综上所述,种粮效益低、生产资料涨幅大、劳动用工涨幅较大等是制约宝鸡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因素。

4 宝鸡市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发展对策

4.1 健全政策体系,提高保障效应

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对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的投入力度。一是提高补贴标准。补贴标准的高低直接关系政策效应的发挥。应根据物价指数和种粮效益,建立动态粮食补贴机制,保护广大种粮农民的种植效益和积极性。二是创新补贴机制。逐步建立以粮食生产者为补贴对象、以粮食面积为考核标准、以商品数量和质量为依据的补贴机制。对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生产主体,在普惠性补贴的基础上,按照每调出0.5 kg商品粮再直补0.1元或增加20%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形式提高补贴力度,鼓励多产粮多售粮。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在粮食主产县区,全覆盖推行政策性保险范围,适当提高保险赔付标准,最大可能降低群众灾害损失。

4.2 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扩大粮食生产规模

一是推进土地流转。对于因缺少劳动力等因素而不愿种粮的农户,给予一定的政策补贴,动员其将土地向种粮大户手中流转。成立农村土地银行和土地产权交易中心,规范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二是培育市场主体,扶持发展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三是配套完善机制。根据规模化生产需要,按照生产面积配套建设用地,并在农机具、加工设备等机械配套上给予扶持,以此来加大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速度,实现种粮大户和粮食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经营。

4.3 加速科技转化,提升粮食生产水平

一是完善服务体系。要切实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进一步充实县镇农技推广队伍,推行农技组织指导合作社、合作社组织农户、大户带动小户的多元化服务模式。二是推广生产模式。按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生产模式,扩大订单生产面积,提高全市粮食产业化发展水平。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加快现代种业发展,选育和推广一批新优品种,推进品种更新换代。

5 参考文献

[1] 李会玲,吴继祥,张三定,等.岐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13-314.

[2] 金旋.我国粮食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08(11):43-44.

[3] 张道新,彭舂瑞,邓国强,等.推进江西粮食产业化的思考[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8):152-155.

[4] 张宏锦,向国军,王宁,等.龙山县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7):306-307.

上一篇:基于GIS和地统计学的植烟土壤养分空间分析 下一篇:CAWS600型自动气象站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