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全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时间:2022-09-25 07:01:13

以广大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全力推进卫生计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五”时期以来,陕西省卫生计生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人民群众满意为宗旨,用医改统领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开拓奋进,全省卫生计生事业呈现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陕西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4‰以内,孕产妇死亡率由35.98/10万降到14.8/10万,婴儿死亡率由11.9‰降到6.8‰,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5.7岁,居民健康主要指标位居西部前列。

一、医改取得重大突破,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医改制度框架基本建成。出台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分级诊疗制度、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中医药健康服务、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药品集中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逐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策框架和制度体系。医疗保障水平日益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500元,参保率达到99.4%。2015年新农合筹资总额129.06亿元,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大病保障、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基本建立,并与基本医保、贫困救助制度有效衔接,医保防大病、兜底线能力不断增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基本到位。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由全部覆盖转向全面深化,新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1市10县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宝鸡市、西乡县等一些典型经验和作法向全省推广。县镇村一体化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焕发新活力。药物供应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三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常用低价药全部进行集中招标采购,实行特种药定点生产、集中供应,品牌药不同厂家、不同品规招采,高值医用耗材网上以全国最低价为限价阳光采购。县域药品配送企业从1家增加到5家。组建专业监管队伍,药品采购、配送、使用实现全程电子信息监管。镇村医疗卫生机构分别可使用30%、20%的非基本药物,群众用药需求得到满足、用药费用负担明显降低。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启动。出台分级诊疗指导意见,配套制定全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2020年)、医师多点执业、双向转诊暂行规定、分级诊疗病种范围指南、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分级报销等一系列政策,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就医新秩序正在形成。部分三级医院诊疗人数出现下降,基层就医人数逐步上升,近30个县区已经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就诊的目标。

二、生育政策逐步调整,计划生育工作加快转型。扎实有序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稳定在10‰左右。深入推进母亲健康工程和优生促进工程,实施农村妇女免费健康检查1293万人次、治疗501万人,实施孕前筛查203.1万人次。不断完善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标准全国最高,累计投入奖扶资金13.58亿元,受益92.1万人次。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71个,启动幸福家庭创建示范县12个。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准备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总体上看,全省计划生育的工作理念已经由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工作职能从控制人口数量向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转变,工作对象从育龄人群向全员人口转变。

三、预防为主方针有效落实,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全面建设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疾病应急救治、卫生监督四大体系,积极开展重点传染病防控、母婴健康安全、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四大行动,让群众少生病,取得积极成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现城乡均等化。人均补助标准由21.5元增加到40元,服务项目从9类增加到12类,形成了乡村结合、规范高效的团队服务模式和考核机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居住地基本公共服务网络。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遏制。针对艾滋病、结核病、出血热、乙肝、狂犬病、手足口病等6种重大传染病,实行专病专策精细化防控,传染病高发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现规范化管理,地方病危害基本消除。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明显增强。建成国家级紧急医疗救援队伍1支、省级救援队6支,有效处置了延安炭疽暴发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城乡人居环境和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改善。推出《百姓健康》系列栏目,聚力多种媒介,广泛宣传预防疾病和健康保健知识,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9个、卫生县城41个。

四、卫生计生资源快速增长,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累计投入1300亿元,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等一批重大建设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市、县医疗机构普遍扩建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三万工程”成效显著,为基层招聘5384名医学本科生,培训医师和县级临床骨干11483名。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制度,基层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有所缓解。信息化建设完成顶层设计,省市县三级平台、六大系统和远程会诊试点开通,发行居民健康卡360万张,群众能够享受更加便捷、公平、高效的卫生计生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面达标,9个市成为国家中医“治未病”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单位。陕西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卫生计生机构1515家,床位数增长40%,达到19.94万张;总诊疗人次增长81%,达到1.75亿。卫生计生从业人员增长54.6%,总量达到36.5万人,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计生服务人员分别增长21.8%、58.5%和16.3%。

“十三五”期间,陕西省卫生计生工作总体思路是“一个行动,四个坚持”。即以实施健康陕西行动为总揽,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全面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健全分级诊疗制度体系,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统筹推进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监管体制、支撑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较为完善的卫生制度框架;坚持将健康融入所有经济社会政策,积极构建大卫生格局,全面治理影响人健康的生态社会环境,努力提升人民群众健康素养;坚持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新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三个陕西”提供健康保障。主要预期目标是:到2020年,居民健康主要指标达到全国中上水平,年度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左右,婴儿死亡率控制在6‰以下,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6.7岁,居民健康素养达到16%。

2016年,陕西省卫生计生工作将以实施健康陕西行动为总揽,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快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转变计划生育工作方式,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积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强化完善支撑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十三五”卫生计生事业的良好开局,为加快建设“三个陕西”做出新的贡献。

上一篇:大数据助推教育科学决策 下一篇:魔灯引路,带积分制评价走进信息技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