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挑剔,对抗小子服了

时间:2022-09-25 06:57:39

案例:

“哐当!”一声,厨房的门被踹开,正在做饭的文丽被吓了一跳,扭身看到手持奥特曼宝剑的儿子多多冲了进来:“啊呀呀呀!怎么还没做好饭,我要惩罚你,让你看看我的厉害!”说着拿起宝剑朝文丽身上乱砍。文丽本能地躲开,儿子的宝剑扫倒了油瓶,油洒了一地。

“出去!”文丽暴怒,吼了一声,接着只得关火,收拾残局。多多一溜烟儿地跑到别处玩儿去了,厨房暂时恢复了平静。

刚把饭菜摆好,邻居和物业人员一同找上门来,投诉多多刚刚用弹弓打坏了邻居家的车玻璃,人证物证俱在!文丽也不想否认,因为儿子已经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事了。商量好赔偿的事宜,饭菜早已凉了,文丽坐在沙发上,默默流泪。

儿子多多6岁,夏天过后就要上小学了,别人家的孩子早有小学生模样,只有儿子还令自己不停地操心。

从小,多多就很难带,给他提出的要求,他都会反抗,很难服从。会说话后,多多的言语里充斥着“讨厌”“倒霉蛋”“滚”等词语,经常发牢骚,早早就学会了顶嘴。他还很任性,如果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他就会惊声尖叫,或者就地打滚儿,不达目的不罢休。

上幼儿园后,多多并没有出现文丽期待的转机,一些问题变得更严重了:用牙齿咬坏别人的玩具、趁别人不备推倒他们、偷吃小朋友带去的零食……

文丽观察过多多和其他孩子的互动,多多的谈话内容多是吹牛和炫耀,毫无边际。要么喜怒无常,要么喋喋不休,偶尔还威胁、诅咒别人。“难怪多多没有朋友!”文丽难过地想。

几年下来,文丽和老公软硬兼施,多多非但不见起色,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分析:

听了文丽的叙述,又和多多玩了一会儿,老师确定多多患有对立违抗。对立违抗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主要表现为明显不服从、对抗、消极抵抗、易激惹或挑衅等令人厌烦的行为特征。对于这类儿童来说,他们无法内化社会规则,而且容易将他人的动机归为敌意,很多普通的社会情境他们都会视为威胁,并因此采取相应的攻击。

多多的情绪状态中,愤怒占主导地位,所以很多重要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而在消极的人际关系中,他人对多多逐渐形成负面认识,从而导致多多行为的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方法和建议:

文丽觉得,老师说的确实和多多的情况太符合了,可是她该怎么办呢?

老师说:“增加孩子的亲社会行为,是帮助这类孩子最主要的方法。可以用图片向多多解释什么行为是好的,什么行为是不好的,还可以将好行为的图片挂在床头,让多多可以经常看见。”

文丽和老师约定,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忽略多多的行为问题,每次他犯错,大人只要确保他安全,未伤害到别人就不要管他。相反,如果多多有好的表现,就要用拥抱等方式鼓励他,并在床头贴上一个大大的“笑脸贴纸”。如果多多在一周内能集齐5个笑脸贴纸,周末就可以去吃必胜客(多多的最爱)。

“犯10次错误,做对了1次,也要鼓励?”文丽很困惑。

“对!”老师坚定地回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把注意力从差的行为上转到好的行为上,慢慢地好事就越做越多。”老师还告诉文丽,采取这种办法,减少了对孩子不良行为的指责和惩罚后,不良行为先是会恶化,然后才能改善。但是只要坚持度过前三周,后面一定能看到效果。如果家长在这个阶段非常有压力,就要互相寻求支持。一旦儿童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行为,就要鼓励所有的家庭成员为之庆贺。

第二个星期,教给多多如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假设了一些孩子们经常遇到的情景:争抢玩具、被嘲笑、别人碰了自己一下……首先让多多主动评估发生了什么,让他用“高兴”“生气”“讨厌”等简单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感受,记录下多多常用的解决办法。然后,和多多一起分析这么做的短期结果和长期结果分别是什么。例如,从小朋友手中抢回玩具,短期结果是可以玩玩具,但是长期结果是小朋友不再喜欢自己。通过权衡利弊,让多多自己分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是好的,并自由选择用哪种方式处理问题。多多很喜欢这样的分析,因为他觉得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而不是控。

文丽用这样的方法训练了多多两个月,慢慢地,她发现多多能够看清楚一些含混不清的社会情境,而且看问题的角度也越来越积极。文丽觉得,她在减少对多多的挑剔之后,多多的表现越来越好,亲子关系也有所改善。尽管现在多多仍然经常犯错,可是治疗的效果让文丽建立了信心,看到用这些方法对待多多是正确的。

小贴士:

对立违抗的家庭治疗方法:

1、练习良好的沟通技巧,比如用响应性的方式来倾听,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的感受,或用讲道理的方式来解释。

2、父母设立规定和限制时,要给这个阶段的孩子充分解释清楚理由和目的。

3、面对孩子唱反调的行为时,要保持冷静。

4、学习避开争辩。

5、创造和睦的家庭气氛,允许孩子偶尔的叛逆。当他到父母那里寻求情感支持和鼓励时,要及时肯定他。

6、不仅在设立规定和期望时要一致,在执行上亦然,必须坚决肯定。

上一篇:法国小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课 下一篇:有趣的生活,才能流淌有趣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