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身子找到“共鸣”

时间:2022-09-25 06:52:26

【摘 要】随着教龄的增长,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教师容易凭借经验办事。在当前教学管理压力大的情况下,往往难以认真倾听,就“断章取义”,盲目给出自己的指导。笔者认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避免这种情况,蹲下身子,跟学生站在同一高度上,更能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关键词】教师;教育;蹲下身子;共鸣

教育是一门讲究静稳的艺术,要求教育工作着有一颗空澄之心。事乱如麻,更要不乱阵脚。压力山大,也得掌握好分寸。学生出现问题,往往是有深层原因的,若解决不及时或是敷衍了事,常常会埋下隐患。所以,保持一份“敌军围我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静稳之心,非常重要。当学生问题来临时,对教师而言,最能事半功倍的解决措施就是凝神静气,认真倾听,蹲下身子,跟学生站在同一高度,情感交融,产生“共鸣”。这样,问题往往迎刃而解。下面,笔者从三方面来分析:

1 一起振臂高呼,一同坚定理想信念

《读者》上读到一句话:“沿着最初的理想走下去,生活的确更累了,不过精神也更安定了。”携带着理想前行,才能脚步坚定,昂首阔步。

2014年,我执教文科实验班,班内同学小王,作文写作方向总是不对。于是,我先找到了他的班主任。原来,这个家伙正闹情绪呢,甚至跟家里打电话说不想考大学了。家长束手无策,班主任已经做过思想工作,效果不明显,但了解到他的父母时受到过迫害,言谈中可能对孩子造成了不良影响。

晚上辅导时,我将他找来交流。高高大大,略显拘束。开始请他坐下,他推辞。为了让他彻底打开心扉,我坚持,他终于坐了下来。我拿出他的作文,指出其中当中过量的负面内容。他说,这本来就是,社会当中有很多比这个还见不得光,同时列举了一长串的假恶丑现象。看来他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他滔滔不绝,我静静地听,适时地点头微笑。等他发泄完不满之后,我拍拍他的肩膀,说没想到他是这么一个有想法的人,我愿意交他这样一个朋友。

我跟他回忆了我大学时的心路历程,回忆了当年的愤世嫉俗。眼前的他只不过比我更早熟一些,而在此时,师长朋友给他的指导不够罢了。

我们一起痛斥社会中不公平的东西,接着我引导他看到先进国家那些成熟的制度,机制。同时看到那些国家的过去也有阴暗混乱的一面。我们扼腕叹息,但我告诉他,我依然有梦想,依然努力在改变身边的东西,并相信他比我的能量更大,因为他还年轻又在文科实验班。如果能通过公平的高考,他一定会有机会做更多。他开始默默地点头,最后我们达成了共识:考上好大学,改变现实。

谈了两个小时,我们彼此多了个朋友。后来,他申请当我的课代表,我同意。他逐渐变得阳光,勤快,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放低姿态,是理想的“共鸣”,让我们成就彼此。

2 不计前嫌,“心会跟爱一起走”

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陶行知先生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

小张,一名很有才气的男生,学号是七号。他读书很多,文笔犀利,甚至能与外教流利沟通。但他有点恃才傲物,对作业和纪律不太在意。

一次语文阅读课,他却读一本金融方面的书,被当堂发现没收。后来,他竟然将书偷回。他班主任说,对这种无纪律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并要先将书索回。

书最终他又交了回来,但他心里并不认可,一直在强调自己的理由。我跟他讲道理,却发现他非常执拗,不是不懂纪律,而是想不顾纪律按自己的一套去做。面对他态度的恶劣,我发了脾气,他被压了下去,但我明白他是貌恭而不心服。

日子如水流淌,他还是比较随意,但他的成绩开始了大滑坡。期中考试后,他再一次一败涂地,能明显发现他的目光逐渐丧失了锐气。我找到了他,问他当前的学习状况,他说还行吧。我拍拍他的肩膀,说:“看着你的成绩大幅下滑,我心里不好受,有才华却又发挥不出来,这是怎么了?”他说是数学考得不好,一直补数学了。我跟他回忆当年的自己,也是如此,但教训就是,不能为了补数学,而忽视了其他学科,导致优势不再,弱势也没补上,满盘皆输。他点头,我们明确了他的优势学科,再看分数,却是难以接受。接着,我告诉他各科较为科学的时间分配,并勉励他扬长补短,全面进步。最终我们明确了原则,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这次,话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他感谢了我。之后,再对他提要求,他主动了很多。真得是“心会跟爱一起走”,在我的关爱之下,我们心灵“共鸣”,他的内心已然跟我前行。

语言学家、教育家夏丐尊先生曾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我感触颇深,是情感的“共鸣”,让我们“一笑泯恩仇”。

3 “匠人”做不得,教学相长,做学术“大拿”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如沐春风,陶醉其中的根本点就是学科的专业素养。不局限于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关系,而应该自觉与学生一起学习,一同进步,在发现并解决问题中让专业素养更为丰厚。

文言文是许多学生头疼的板块,为什么呢?年代久远,思维习惯不一样。怎样解决呢?查字典,积累语法知识,往往枯燥、乏味。挖空心思从形式方面创新,联系典故、设计问题、组织小组活动等等。花样不少,效果不明显。文言实词很多,义项复杂,而学生接触实词有限,所以最后往往仍是一知半解。

到底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呢?我尝试站在学生角度,发现实词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我开始查看大量资料,当我看到左民安的《细说汉字》时,我开始明白――追根溯源,确定语义由来,很多字是能找到它的甲骨字形的,在这基础上去建立发展体系。

“及”字是高频实词,《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中有义项,多为常见义项。其中,“追及、赶上”、“比得上、赶得上”、“至、到”易混淆,学生难以准确区分。

于是,我给学生图写出来它的甲骨文字形,让学生推断它两部分字形的象征义(学生兴高采烈)。最后得出结论,它左上部分是人的形状,右下部分代表的是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来用手抓住前面的人。由此,学生确定本义“追及、赶上”,再得出它的引申义“比得上、赶得上”,适用于才能、容貌等非本义的相对抽象领域。最后根据“及”后面宾语判断,若为地点,则义项为“至、到”。最终,学生根据本义,将各个义项串成了串,将之系统化。

同理,对其他知识板块的追根溯源,也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掌握得更为系统。当弟子们的一声“大师”叫来,一切辛苦,全抛九霄云外。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蹲下身子,让我与学生产生了“共鸣”,将心比心,让我们教学相长。

4 结语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但前提是自觉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同一高度,用自己的亲身行动去尊重,去倾听,这样才能实现师生的“共鸣”。

教育路上,蹲下身子,找到“共鸣”,才能成就学生,完善自己。

上一篇:微波辅助醇法提取柚皮中黄酮类化合物 下一篇:清水混凝土模板工程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