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慢性荨麻疹诊治分析

时间:2022-09-25 06:47:45

一例慢性荨麻疹诊治分析

【关键词】荨麻疹;皮肤科用药;治疗

病例简介

患者,男,23岁,因“反复皮肤红斑、发疹、瘙痒2年余,发热2天”来诊。患者2011年服役期间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皮肤红斑、发疹、瘙痒,皮损可自行消退,反复发作。发作无明显规律,服用“西替利嗪”有效,间断口服,未接受系统规范治疗。来诊2天前受寒咽痛,体温升高,出现前述皮损。曾服用“感冒药”,具体不详。来诊时,体温正常,皮损为风团样,色鲜红,全身散在,风团直径≤1 cm,瘙痒明显。查血常规示WBC 11×109/L,中性粒细胞:76%;过敏原测试(点刺法)发现尘土呈浅红色,达不到(+)。嘱其停用所有药物2周后复查过敏原测试,尘土为(-)。患者复查前1天热水淋浴时,皮损大面积出现。为此让患者做激发试验,上下楼梯约15 min后风团出现。

诊断:胆碱能荨麻疹。

治疗:予以依巴斯汀片10 mg,1次/d,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50 mg,3次/d,口服。用药两周后复诊:风团仍有发作但瘙痒较前稍轻,皮损颜色较前变浅,直径≤3 mm,发作频率下降。曾嘱咐患者避免情绪激动、激烈运动等,所以发作频率下降与药物作用是否相关不能明确;用药4周后复诊:发作时有直径1~2 mm红斑散在出现,基本无明显风团出现,轻微刺痒。嘱患者依巴斯汀片改为10 mg,隔日1次,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用法不变。用药6周后复诊:无风团出现,日常生活无影响,停止治疗。

讨论

本例患者有发热症状,且血常规检查提示感染存在,各种急慢性感染都有可能导致荨麻疹发生,最常见的是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及皮肤感染也常见,病因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本患者来诊临床表现首先考虑为感染引起的急性荨麻疹。

患者为退伍军人,在部队训练期间开始出现荨麻疹症状,考虑期间所接触环境,查过敏原吸入组以排除过敏原因,第一次检查尘土可疑。但患者曾服用“感冒药”,为排除可能的药物影响,停药2周后复查尘土为(-),至此排除患者致病的过敏因素。

过敏因素以及感染因素被证明在急性荨麻疹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见表1)。

但本例患者总病程超过6周以上,表现为风团反复发生,全身症状较轻,符合慢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单纯病毒感染通常引起儿童急性荨麻疹,很少与慢性荨麻疹相关联,其致病机制是由于免疫复合物的生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细菌以及寄生虫等的感染引起慢性荨麻疹的情况都很罕见。因此我们判断此次患者发病为慢性荨麻疹的急性发作。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较难寻找。详细询问病史以及细致的体格检查是对慢性荨麻疹做出诊断和评价的重要基础:在详细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可以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一些相关的检查在有临床指征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例如物理激发试验、实验室检查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总结此患者的情况:(1)患者为青年;(2)最早发病在军事训练期间(剧烈运动),来诊时发病有发热诱因,后热水淋浴时皮损大面积出现;(3)激发试验(运动15~20 min或用44℃水淋浴腿部)后风团出现。符合物理性因素所致的慢性荨麻疹中胆碱能荨麻疹的特点。

胆碱能荨麻疹一般不会出现皮疹,但明显感到有针刺、剧痒感;常在躯干和肢体近端皮肤(腋、掌跖除外)出现2 mm左右的红色风团,这种风团消失很快。此患者的风团表现较特殊,可能由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急性发作影响所致。综合考虑我们仍做出胆碱能荨麻疹的诊断。治疗上我们采用抗组胺联合免疫调节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上一篇:关注易感人群,综合考虑他汀风险与获益 下一篇:“微”解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