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再思考

时间:2022-09-25 05:41:29

对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再思考

发展农业特别是发展现代农业,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农民增收,并以此推进新农村建设。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但只依靠传统农业、自然农业,是不可能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的。实践证明,发展大棚蔬菜产业是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有效载体,拉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的作用非常明显。

用先进的观念发展大棚蔬菜

坚持以现代工业理念发展大棚蔬菜。在发展大棚蔬菜中导入和借鉴现代工业的先进理念,通过培植和发展龙头企业或组织,推动大棚蔬菜集约化经营,用做工业园区的理念,培植和发展高效农业园区,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把大棚蔬菜产业做成精品农业、品牌农业、高效农业。

坚持多元化投入促进大棚蔬菜发展。积极培育多元投入主体,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格局,是推动大棚蔬菜快速发展的关键和保障。强化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有效拓展设施农业投资渠道,逐步建立和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以品牌建设引领大棚蔬菜发展。打造大棚蔬菜品牌,应以龙头企业或农村经济组织为纽带,逐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问题,将一个个优势产业打造成强势产业,进而带动整个大棚蔬菜产业快速发展。

坚持发展流通服务拓展大棚蔬菜市场。政府部门应积极引导菜农更新观念,搞好蔬菜市场营销,彻底突破小农思想的束缚,树立蔬菜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

用灵活的政策扶持大棚蔬菜

政策扶持拉动。大棚蔬菜属于高投入、高产出,资金、技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很难产生相应的规模和效益。福州市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 补的方式,对连片成规模的新(扩)建大棚蔬果项目给予奖励性资金补助。目前,已连续两年对新建设施农业项目实行补助,补助钢架大棚面积1926.5亩、竹木大棚面积1919亩,兑现补助资金518.06万元。

典型示范带动。在发展大棚蔬菜过程中,突出产业概念,坚持“典型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结合各地资源环境,选准种植摸式,找到适合当地种植和发展的蔬菜品种搭配模式,培育一批标准高、起点新、特色明显、产品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典型。通过“公司+基地+农户” 、“企业带散户”或“大户带小户”的模式,带动农民增收。目前全市钢架大棚亩均效益达到10000元,竹木大棚亩均效益达到5000元。

科技服务推动。对福州市大部分农民而言,大棚蔬菜规模种植是一项全新的行业,普遍缺乏经验,而且农民文化程度低,缺少获取大棚蔬菜种植方面农技知识的有效渠道。福州市各级农业部门强化了对大棚蔬菜的技术服务,专门成立大棚蔬菜技术专家团,实行领导与专业人员双重负责,对新建大棚进行挂钩服务,落实技术责任制,一位专家负责一个点,定期进驻蔬菜种植基地,坚持一线服务。

机制创新促动。长乐市大力推广“6+1”土地流转模式,即每亩耕地年租金600元、村流转工作经费100元的办法,积极引导耕地合理有序流转,确保大棚蔬菜能集中连片开发,发挥规模效应。二是创新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利益为纽带,将资金、土地、劳力联结起来发展大棚蔬菜,“合作社+农民”的模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福清市沙埔镇成立“绿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670户,实现农户增收1500万元。三是创新投入机制。除积极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加大对农户发展大棚蔬菜的信贷支持力度,发动农民自筹资金,大力推进工商业主投资设施蔬菜。(作者为福建省福州市农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品绩管理:创先争优的新引擎 下一篇:如何理解“三个时期”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