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时间:2022-09-25 05:33:20

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我所观摩过的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步骤一般是:问题导入观察或实验小组讨论汇报观察或实验情况全班交流得出结论运用举例。大多数课表面上各个环节都走得较流畅,但都存在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课堂上回答、汇报的老是那几个伶牙俐齿的学生,大部分的学生是听众,是旁人。这个事实值得我们深思。现在的科学课堂非常注重探究学习,却忽略了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可能大家认为这种能力应在语文课中培养,我们科学只管探究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种想法不可取。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当把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和科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我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如何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作了以下尝试。

1创设宽松的环境,让学生敢说

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能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思维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消除学生对提问、与人交流等的恐惧以及怕斥责、讥笑的担忧,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使他们敢于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轻松地说出来。例如教学《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时,我在一开始就用神秘的语气和学生进行如下交流:你们都吹过气球吧?你们是用嘴把气球吹鼓起来的,而今天老师要用这个矿泉水瓶把气球“吹”鼓起来,你们信不信?大多数学生脱口而出:“不可能!”而有些学生却表示相信。随后再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认为。学生就有话说了,因为大家都在说,所以他们也说得很兴奋。又如教学《谁流得更快一些》时,我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百米赛跑的视频,然后提问学生:“百米赛跑要注意哪些规则?”因为大家都参加过赛跑,所以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要注意在同一起跑线起跑,有的说比赛的人年龄、性别要相同,有的说要同时起跑……人人都在说,人人都敢说。以上两个案例让我们明白:在科学课中,要让学生敢于说,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的、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平易近人的体态和语言消除他们的心理不安情绪,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把所疑、所惑、所思、所想,大胆地说出来。

2设计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想说

德国的克林伯格提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我们通常利用问题来激起课堂的千层涟漪,来给学生对话的机会,可实际上我们的课堂往往只是小部分学生在和老师对话。究其原因可能有:①问题太偏离生活了,让学生没有兴趣;②问题太杂乱了,让学生找不着方向;③问题太难了,让学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要注意设计适当的问题,让问题这把钥匙来打开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实现对话式的科学课教学。(1)设计问题要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的、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有关联的,才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因为学生对熟悉的事物有亲近感,如能在教学中设计一些与身边事物现象相关联的问题,就更能激起他们“说”的兴趣,让他们畅所欲言的目的就能实现。例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一课时,课的一开场老师就向学生抛了两个问题:“今天中午你们吃过的食物有哪些?你知道这些食物有什么营养?”因为学生对中午吃的食物及食物非常熟悉,所以结果就是人人都想说、人人都敢说、人人都会说。(2)设计问题要指向明确课堂提问指向的明确性会影响教学进程及课堂效率。好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很强的针对性。因此我们要尽量了解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的目标。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指向明确的问题。例如,教学《测量力的大小》一课时,针对“认识弹簧测力计”这个环节,我先后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试教时我先提出问题:在弹簧测力计上你们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根据问题自学。学生自学一段时间后,我再提上述问题,结果学生说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有回答的,也是说一些如:我们这个弹簧测力计上面有个提环;我的弹簧测力计是方形的;我的弹簧测力计是直筒形的;我的弹簧测力计上有刻度……这是因为我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导致学生的回答比较散,没能把学生的注意直接引到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来,走了弯路。上公开课时我把问题改成:在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有什么发现?因为我缩小了问题范围,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之后,课堂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学生说得更到位、更准确了,大大地节省了教学时间。(3)设计问题要难易适中问题过于深奥会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因此,我们应找准学生“现有水平”与“最近发展区”的结合点,所提问题要难易适中,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又要让学生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给学生清晰的知识层次感,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例如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我先展示一些奇形怪状的岩石照片,再依次提问:①这些岩石原来就是这个模样的吗?②你觉得岩石以后会改变模样吗?③哪些力量可以使岩石改变模样?通过这些有梯度的问题串联整个教学过程,难易合适,提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学生通过类推或联想就能获得想要的答案,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所以学生就有话好说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整体把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生活味、能给学生指明探究方向、难易适中的提问,学生在课堂中就一定会想说。

3指导规范的表达训练,让学生会说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多时候还不完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规范的指导。通过教师的在课堂上及时的指导,积极进行常规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就能有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范例引领”来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例如在上实验课时,以教学《谁流动得更快一些》为例,我会事先设计好如下模板:“谁流得更快一些”实验方案探究的问题:我们的猜测:实验的器材:①实验用的材料有:②操作用的器材有:实验操作步骤:注意的事项: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把模板填写完整,然后指导学生根据方案模板的内容进行汇报。这样学生因为实实在在地经历了讨论的过程,手头上又有有条理的记录,所以代表小组汇报的学生个个都说得头头是道。随后我又让其他没有汇报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汇报。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汇报时的热情很高,而且充当评委的小组成员能很严谨地帮助同伴纠正说得不好的地方,这样让有着不同表达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了锻炼。此外,观察课、制作课、阅读课等我也经常进行类似的训练,目的就是在指导学生搜集说的资料的基础上,给他们表达方式进行规范的引领。长此以往地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说的能力必有长足的进步。

作者:曾素梅 单位:福建省长汀县城关中区小学

上一篇: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 下一篇:社会实践如何提升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