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铁柳“长”在心里

时间:2022-09-25 05:28:26

柳树是六年级学生再熟悉不过的景物,它们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特级教师盛新凤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通过各种手段颠覆了学生心目中柳树的传统意象,重塑坚韧的钢铁意象,将高原柳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精神领地。

【片段一】在文字与意象融通中建立自然意象

师:这是一株树,不过它躲在语言文字的后面。通过朗读,读着、读着,这棵树就会从语言文字的后面显现出来,你信不信?好,挑一句你最拿手的展示一下,好吗?

生:树干和树枝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

师:粗实而坚硬,我们平时看到的柳树的树枝和树干有这么坚硬吗?有一个词叫“柔柳”,而这株柳树怎么会有这么粗实而坚硬的树干和树枝呢?太神奇了,这是一奇。谁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师:坚硬到什么样的地步?

生:坚硬到用刀都刻不动的地步。

师:你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从“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这句话中。

师:是啊,铁锭,同学们看到过没有?铁锭是纺车和纺机上那种用铁做的锭子,很硬,而且色泽都比较暗淡。这株柳树就是有像铁锭这么粗实而坚硬的树干和树枝。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赏析】“语文课必须得沉下去,必须摒弃浮躁,必须如农人般辛勤踏实地耕耘。”文字是有质感的,文字的质感就是文思、情感、韵味。作者的文思、情感正是通过那沉寂的文字,那不起眼的一字一词,静静地、细密地传递出来。那种“一日阅尽长安花”的解读方式是不可能让高原柳的精神抵达学生心灵的。由于盛老师对文字的深刻领悟和深度开掘,高原柳的精神形象才得以如此壮阔、丰满、绵延地传递出来。一株坚韧的、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柳树才会带着它钢铁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若隐若现。只有在这样的氛围营造下,高原柳的自然意象才会巍然地“撑立”起来!

【片段二】在语言与情感共生中捕捉精神意象

师:这株柳树就在经受着这样的摧毁,它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又——

生:复苏过来。

师:被劈断了枝干又——

生:重新抽出了新条。

……

师:柳树经受这样的摧毁仅仅是难得的一次吗,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生:一次又一次,一回又一回。

生:多少。

师:用了几个“多少”?

生:用了三个。

师:让我们一起读好这三个带“多少”的短句。(生读)

师:这三个“多少”写出了柳树经受的摧毁多而频繁,但柳树畏怯了吗?

生:没有。

师:而是冻死过多少次——

生:又复苏过来。

师:你们这个“又”字读得真好。被劈断了枝干而——

生:又重新抽出新条。

师: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次又一次地——

生:起死回生。

【赏析】咏物的文章不光写物,还会托物言志,在其中灌注作家个体的生命精神,即文字背后还隐藏着一个精神意象。教学本课如何带领学生的心灵抵达这片精神意象的高地,还需要教师对细节的领悟。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盛老师在第七自然段的教学中把握句子的层层递进,把握“多少”背后的虐杀,“起死回生”背后的抗争,“又”背后的百折不挠,反复抓住“冻死过多少次又——”“被劈断了枝干又——”等提示性语言层层导读,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诵读中把握文章细节处的“内部密码”。饱含着情感的朗读犹如大海波涛,回环跌宕,一浪更高一浪,在这样倾情的朗读中,高原柳所代表的精神意象在学生面前越发显得丰满高大。

【片段三】在感性与理融中催生自我意象

师:从“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看出环境特别恶劣。没有体验肯定想象不出有多可怕。你们听,(播放课件和录音)这就是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和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它们像无情的杀手在摧毁这株柳树。你能想象这株柳树在遭受摧毁时无助可怜的样子吗?你仿佛看到它——

生:我仿佛看到它东摇西摆的,柳枝被吹断了。

……

师:同学们,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到在很多时候,也许当它被折磨得死去活来,觉得快撑不下去的时候,它会怎么鼓励自己呀?

生:马上就好了,马上就好了,只要坚持一会儿就好了!

师:马上就会过去的!它就是这样给自己打气的。

生:我要坚强地活下来,风雨之后一定能看见彩虹。

师:一定要坚强地活下去!它是这样鼓励自己的。

……

师:在你的心中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

生:是一株坚强的柳树。

生:是一株陷入困境永不言弃的柳树。

……

【赏析】席勒指出:“心灵的感受性就程度而论与想象力的活泼性相关。”想象和联想是触发学生感悟言语的媒介。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盛老师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遭受摧毁时无助可怜的样子和遭受摧毁时是如何鼓励自己撑下去的,让学生体会高原柳“撑”背后的艰难、坚持和永不言弃。在一次次的阅读和想象中,学生完成了由一株树到一种精神的升华。这样才在真正意义上颠覆了学生心中传统的柳树意象,重塑了高原柳的精神形象。此时,教师引导:在你的心中这是怎样的一株柳树?由此,课堂上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自然水到渠成,高原柳的精神意象必然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精神领地,内化为自我意象中的一部分了。(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

上一篇:提高科学素养 促进终身发展 下一篇: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