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发现的唐长沙窑瓷器

时间:2022-09-25 04:33:47

南阳市发现的唐长沙窑瓷器

1998年,一群印尼人在苏门答腊群岛彭加岛附近海域采海参时无意间捡到了一些瓷碗。于是,一个被称为“黑石”号沉船的宝藏轰动了全世界。沉船上仅唐代长沙窑瓷器就有5万多件,占其全部出水瓷器的90%以上,这引起了古陶瓷界的极大关注,逐步形成了一个长沙窑学术热和收藏热。长沙窑古称石渚窑,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分布在湘江东岸石渚湖一带,为唐代名窑。长沙窑器类丰富,品种多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釉下彩瓷,代表了唐代从单纯注重釉色美转移到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历史上长沙窑瓷首先是以外销瓷闻名,目前已有日本、菲律宾、印尼、伊朗等13个国家发现长沙窑瓷。国内江苏、浙江、上海、河北等10多个省市的20多个城市也发现了上千件的长沙窑瓷器,而在南阳市、县博物馆及私人收藏者手中就有10多件,包括白釉褐绿彩弓柄壶、青釉褐绿彩鸡形壶、酱褐釉蟠螭执手短流壶、绿釉短流执壶、青黄釉褐斑短流执壶、白釉绿彩执壶、白釉褐绿彩碗、青褐釉鸟形哨及兽形哨等,表明长沙窑产品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阔的市场。随着人们对长沙窑认识和了解的逐步深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长沙窑作品被发现、被认知。现将南阳地区近年发现的长沙窑瓷器择其要者介绍如后,以飨读者。

1 自釉绿彩弓柄壶(图1)桐柏县文管办藏品。该壶为瓶形壶,保存基本完整,仅口部有小伤。通高22.5厘米,口径5.4厘米,底径8.2厘米。长颈直口微外撇,蛋圆腹,喇叭状假圈足,足底微内凹,弓状双联泥条柄,细长圆流,整体造型修长秀气,线条流畅,富有张力和韵律感。胎体灰白色闪黄略显粗松,手感适中。除底足外,通体施白色化妆底粉,上罩一层无色透明釉,釉色白而微青,有细小开片,釉光温润。器腹釉下满布条状绿彩,挥洒自如,恰如汉画写意的云气或唐代的卷草纹,有人称之为树枝纹,反映了古代工匠娴熟的瓷绘技艺。出土特征明显,是晚唐长沙窑瓷器独特的壶式之一。

2 绿釉执壶(图2)南阳民间藏品。壶高16.8厘米,口径8.5厘米,腹径11.5厘米,桶形腹、喇叭大口有冲缝,多棱短流,板状柄已失,为瓶形壶。粗灰胎较硬,露胎部分呈褐红色。通体施失透的绿蓝色釉,周身开片密布,部分釉面风化较重,釉下施化妆土。该壶造型丰满秀巧,线条洗练简洁,釉质肥厚,釉色优美,是唐代长沙窑瓷器中的稀有品种,具有重要的标本价值,弥足珍贵。

3.酱褐釉蟠蚺壶(图3)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藏品。通高21.5厘米,口径8.2厘米,腹径16.4厘米,底径14厘米。胎体浅灰较白,致密,有泥质感。筒形小口微翻卷,沿有小残,肩颈部用泥条捏塑蟠螭柄,蟠螭伏首弓背,四肢发达,富有体积感和力量感,对应部位装短棱边流以象征螭首。柄流左右两侧对称置双系,但已残,双系为三泥条粘接横向分布。圆鼓腹,最大腹径在肩颈部稍下,下腹收分明显。饼形足平底。通体饰酱褐色复色釉至近底足处,通体施化妆土,釉质肥厚,釉光温润,开片密布,保存完好,是一件晚唐时期的长沙窑精品。

4 青釉褐绿彩鸡形壶(图4)南阳民间收藏品。该壶造型如鸡,头作流,尾为柄,侧有模印的双翅。腹为四瓣瓜形,平实足。口径4.6厘米,最大腹径12厘米,底径7.6厘米,通高9厘米。灰白胎,器壁较薄,手感较轻,火候较低,声音发糠,胎上施白色化妆底粉。青釉罩面不及底,釉面布满细碎开片,垂釉泪痕明显。在壶上腹部饰褐绿相间的彩条斑,鸡首饰绿彩,鸡翅及尾巴饰褐彩。在鸡的双翅、尾、首细部刻划有羽毛状纹饰,使得整体造型更为鲜明生动。尽管壶的鸡尾柄已失,短圆近方鸡喙状流有小残,但它那珠圆玉润、如球如瓜的丰满造型美和褐绿相问、自然变化的色彩装饰美,标志着它是一件唐代长沙窑珍品。

5 青黄釉褐斑执壶(图5)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藏品。通高19.5厘米,口径6.8厘米,腹径15厘米,底径13厘米。整体造型为小口,卷沿,桶状腹,饼状实平足,多棱边短流,三泥条粘接成板状柄已缺失,柄、流左右两侧对称置泥条横系,其一已残损。胎体呈灰黄色,较疏松,手感适中,泥质感较强。器身施青色透明釉,釉下施白色化妆土,釉面有细小开片。尤其醒目的是在流、双系等三处釉下涂有不规则圆形褐斑。该壶是唐长沙窑常见的瓷器品种之一。

本文在收集资料过程中,得到了郝玉建先生、田平信先生、魏静女士、崔鉴平先生、王伟先生等人的大力支持,特表感谢。

上一篇:“釉面微观图”能否助元青花辨伪? 下一篇:艺术家中的伯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