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

时间:2022-09-25 03:56:55

试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策略

摘要: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人们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人们更加重视教育,幼儿教育得到了人们越来越高的重视,同时高校学前专业也受到热烈的欢迎。由于市场化理念影响促使高校并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教学缺乏实用性以及针对性,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本文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作了分析,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对策,为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目标;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5-0127-02

一、前言

随着教育改革日渐深入以及学前教育日渐发展,幼儿园对于教师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具有非常强的实践能力。由于幼儿教师自身理论知识能力方面的限制使得无法充分满足学前教育改革以及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同时也无法满足幼儿园对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要求,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非常的艰难。

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培养创新型人才。新课程改革日渐深入促使学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国家也逐渐重视学前教育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改革进程。从目前幼儿园发展来看,民办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发展,积极性非常高,因此,幼儿园民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幼儿教育市场化发展。面对日渐激烈的竞争,幼儿园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面临着非常大的发展压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实际就业效率并不是非常理想。随着公办性质幼儿园数量锐减促使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求不断降低,一些毕业生不得不选择民办幼儿园,但是实际的薪资待遇却并不理想,一部分学生宁可不就业也不选择民办幼儿园,学前教育专业陷入了发展瓶颈。

2.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学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实际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幼儿园教学质量。因此,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重视幼儿教育知识累积工作,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不断探索以及学习,探究发展本质,为幼儿发展创设更多的机会,促进幼儿更好发展。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需要为学生构建更加全面、更加科学课程体系,转变传统单一化教学模式。认真审视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

3.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随着学前教育改革日渐深入,促使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发展新形势。全面性学前教育改革促使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受到影响,如果学生无法就业,那么实际的改革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的理想,但是改革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再加上学生可能存在的抵触情绪,无法有效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工作。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制约促使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勇于迎接各项挑战,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实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与时俱进。

三、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问题

1.培养定位模糊。学前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建设直接的影响培养目标。在传统学前教育工作中,主要培养两种人才,分别为应用型教师和保姆型教师。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幼儿园教学要求不断发生变化,再加上基础教育方面的改革工作,很多高校为了能够满足社会以及市场需求,就需要不断调整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专业幼儿园教师,或者是幼儿园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时代日渐发展促使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高校需要明确区分教学层次,了解不同层次高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差别,这就使得实际教学缺乏操作性。例如,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侧重于培养专职幼儿教师,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幼儿园管理工作部门对于人才方面的巨大需求,这就使得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未来职业发展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就业压力非常大,实际的就业效果也并不是非常理想。

2.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从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存在着不协调性,诸如,高校学前教育理念与社会市场发展需求存在着不一致性,这就使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力并不强。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教育方面的理性价值,认为教育理想价值在学生未来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却更加关注工具性,造成了社会需求的误读,高校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幼儿园教学,并没有从专业化的角度去考虑到幼儿教育改革以及发展。

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文化素质。从目前幼儿园教学来看,幼儿教师不仅缺乏理论知识能力,还缺乏文化道德修养,诸如,不爱护公共财物、学习懒散等等,高校更加侧重培养学生艺术技能,但是却忽略了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由于基础性教育缺乏有效政策保障并且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并不是非常理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使得生活状态以及学习状态都并不是非常理想,并没有真正构建基础教育工作理念,无法胜任幼儿教学工作。由于幼儿教师自身因素影响实际的课堂教学氛围,由于情绪不高并且缺乏学习活力促使幼儿学习一直处于较为压抑状态,幼儿从教师那里接受到的更多是无奈,教师或者是漫不经心,或者是简单粗暴,直接的影响幼儿健康发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1.构建多元化、开放性课程教育观念。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的影响到如何践行人才培养工作目标,具有可不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升,这就需要转变传统单一化课程观念,有效整合课程观念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实现开放性以及多元化,提升人才培养工作目标科学性。在构建课程体系过程中,需要保持课程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之间的平衡性,这样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进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实现开放性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

2.培养学生之间能力。高校教学性质影响,促使学前教育专业不仅培养实践能力,还培养学生理论能力,但是学生却缺乏实战机会。因此,高校需要结合社会发展要求来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幼儿园实习,获得更多接触幼儿和深入教育实践机会,这样教师能够结合学生实际特点给予更多的指导,这样能够为学生构建一个基础学习框架,引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有利于提升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为之后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构建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教师专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直接的影响到人才培养工作目标以及实际的课程体系,从目前课程教育体系发展来看,教育体现呈现出创新性,诸如,针对已经存在的学科,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细化理论知识,针对增设科学门类的问题,则是更加注重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性以及交叉性等等,这就对高校教学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更加重视建设高素质师资工作队伍,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结语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日渐深入,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需求,这就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结合幼儿教育特点,设置适应性更强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目标,提升幼儿教育有效性。同时,需要更加注重学前教育专业基础方面的教学,重视教学方法以及教学体系评价工作,更需注重课程设置以及教学编排,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技师教学素质以及教学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黄丽燕.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学报,2011,(04).

[2]陈凤梅.论学前教育专业现状及其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35(10).

[3]张淑利.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4).

[4]王薇.基于生命的塑造理念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J].继续教育研究,2008,(09).

[5]曹鹤.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

上一篇:带动更多的精准扶贫户早日脱贫致富 下一篇:莲雾冻灾后的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