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春风又曲 今日再听松

时间:2022-09-25 03:01:15

13年12月2日,“世界残疾人日”的前夜,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音乐会――“甘柏林和他的学生们民族音乐会”。此次音乐会是为纪念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诞辰120周年,由吉林艺术学院、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担纲音乐会演奏的是年近八旬的盲人二胡演奏家、吉林艺术学院甘柏林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及吉林艺术学院实验民族乐团的师生们。整场演出立意明确、主题突出,演奏精湛、效果非凡,彰显出甘柏林教授二胡演奏艺术的深厚底蕴和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近年来的实践教学成果。

一、在传承中继承经典

音乐会为观众呈现了阿炳留给我们全部的六首作品,开场曲是由吉林艺术学院实验民族乐团小乐队的师生们演奏的民乐合奏《听松》。这首乐曲是吉林省已故民族音乐家张式功先生根据阿炳的同名二胡曲改编的民乐合奏。二胡曲《听松》的旋律大家耳熟能详,该曲寓意深刻,它以民族英雄岳飞抗金的史实寄托于对民族解放的期望。该作品用民乐合奏的形式来演奏,使乐曲层次分明,气势更加宏大。乐队在青年教师王璞的指挥下,演奏的大气磅礴、细腻流畅,深刻表现了阿炳刚直不阿的性格和坚定自信的意志,极具感染力。

阿炳传世的六首作品中有三首琵琶曲,即《大浪淘沙》、《龙船》和《昭君出塞》,目前这三首乐曲作为中国传统器乐曲中的经典作品已成为音乐艺术院校的必修曲目。同时,也成为音乐会舞台上演奏家们经常演奏的乐曲和各种民族器乐比赛的指定曲目。本次音乐会呈现给听众的这三首琵琶曲分别采用琵琶独奏、古筝重奏和弹拨乐合奏的形式。《大浪淘沙》是阿炳在道教梵音的合奏曲牌基础上创作的一首琵琶曲。音乐会采用了古筝重奏的形式演奏这首乐曲,让人耳目一新。青年古筝教师刘畅在改编这首乐曲时既保留了原曲的意境、风格和曲式结构等,又揉进了古筝的特色,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二部和声,使乐曲丰厚饱满,在音色、音量、表现力等方面都有变化。王晓红教授带领她的三名弟子,青年教师吕舫、赵明明、蔡丹丹的倾情演奏感染了每一位听众。《龙船》源于民间流行的一首琵琶曲调,描写了在端午节人们进行龙舟竞渡时的欢乐情景。乐曲曲调优美、流畅,情绪欢快、热烈。特别是选用了民间吹打乐中常用的循环体结构,吹打相间进行,使作品极具特色。为了使该作品的欢快情绪更加热烈,本次音乐会采用了以琵琶为主奏乐器,又加入了扬琴、古筝等弹拨乐器,这样在乐句间的音色对比,音量变化,特别是对打击乐锣鼓点的模仿演奏,音乐形象更加逼真,表现力更加丰富。青年琵琶教师关颖对《昭君出塞》情感内涵把握的准确,演奏的情真意切,缠绵感人。对乐曲三个乐段的处理细致入微,娴熟运用了各种演奏技巧,把王昭君出塞时的情感、情绪变化刻画得淋漓尽致。

《寒春风曲》是一首二胡曲,乐曲旋律刚劲、明朗,艺术风格新颖、独特。此曲在曲式、句法、节奏、音调等方面与《二泉映月》很近似,被称为《二泉映月》的姊妹篇。吉林艺术学院教授冯玉国在演奏此乐曲时,全心贯注,情动心弦,真挚地表现出阿炳苦难、坎坷与抗争的一生,使观众为之感染,为之动容。

音乐会最后由甘柏林演奏了阿炳的传世名曲《二泉映月》。甘柏林在音乐舞台上曾演奏过无数次这首乐曲。今天,在纪念阿炳诞辰120周年的音乐会上,甘柏林为听众献上这首乐曲,更具有非凡的意义。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别具匠心,如引句的运弓,采用首音推弓的方式来突出商音。主题旋律深情质朴,听起来原汁原味,他在乐曲中所诠释出的神韵和意境既不是美丽的景致,也不是悲凉与凄怨,而是心灵的依托,是灵魂释放出的倾诉与呼唤。作为盲人二胡演奏家,他有着与阿炳一样的身世和对音乐执着追求苦学成才的经历。他演奏的《二泉映月》既体现了阿炳的精神,又彰显出自己的风格特色。

此次音乐会使观众领略了半个多世纪前阿炳留给我们的全部音乐作品,而我们欣喜地看到,本次音乐会在表演形式、内容,乐器组合,乐曲编配及演奏技术、风格意境等方面既保持了阿炳原作的神韵,又体现出新时期的民族音乐风貌及新的艺术生命力。

二、在继承中彰显价值

阿炳的音乐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广泛流传,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音乐旋律优美,曲调动听,更是因为他的作品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音乐的深厚底蕴,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被誉为“当代阿炳”的甘柏林教授生长在湖南,与阿炳一样自幼受江南民间音乐的熏陶,在他的成长历程中,中国传统音乐的土壤一直滋养着他。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对中国民间音乐情有独钟,他演奏的乐曲具有淳朴的民族民间特色。尽管在本次音乐会上我们看到了新颖的表演形式,丰厚的音响效果以及富于时代气息的舞台演奏艺术,但是,阿炳音乐的本质没有变,每一首乐曲都体现出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别是甘柏林演奏的《二泉映月》更能突出这一点。这正是本次纪念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继承阿炳音乐的品质,彰显阿炳音乐的价值。

从杨荫浏、曹安和等人将阿炳演奏的六首作品进行录音,使这些宝贵的民间音乐珍品传承至今。半个多世纪以来,阿炳的音乐作品无论怎样改编(彭修文将《二泉映月》改编成民乐合奏),无论用何种乐器演奏(如吴祖强将《二泉映月》改编成弦乐合奏;丁芷诺、何占豪改编成小提琴独奏曲;储望华改编成钢琴独奏等)都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此次音乐会的成功举办和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就足以说明阿炳音乐的魅力和价值。

三、在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

本次音乐会,除演奏了阿炳的六首音乐作品外,甘柏林教授还携同他的弟子苏广勇、闫正君演奏了刘天华、刘文金、刘明源三位民族音乐大师的作品。音乐会之所以选定这三位音乐家的作品,不仅仅因为他们的作品是中国民族音乐的经典作品,更重要的是对三位民族音乐大师为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赞美和对他们的深切缅怀。

在阿炳诞辰120周年之际,吉林艺术学院与国家大剧院联合举办了纪念音乐会,其意义就在于传承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让我们再听到那最本质,最纯真的民族音乐。音乐会结束后,国家大剧院副院长、音乐理论家杨静茂教授感慨地说,这场音乐会太好了,太质朴了。二胡演奏家宋飞、许讲德、赵寒阳、杨光雄、余惠生等以及在京的吉林艺术学院校友,作曲家唐建平、小提琴演奏家刘云志、青年琵琶演奏家赵聪等也观看了音乐会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大家对吉林艺术学院老中青式的二胡教师梯队建设给予赞许,认为这种和谐传承在我国音乐艺术院校是值得推广的。最后,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先生、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马尚教授等各界嘉宾走上舞台向甘柏林教授和参加演出的各位师生表示祝贺。

文化的根和本是民族特色,文化失去了根脉、离了本真就会枯萎。阿炳作为中国20世纪最伟大的民族音乐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珍贵的宝藏,值得我们永远纪念和弘扬。在这特别的日子里,甘柏林教授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师生们把用心灵演奏出的民族音乐作品献给前来音乐会的爱乐者,聆听我民族音乐悠深之乐章,具有深远的意义。

陈吉风 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教授、院长

上一篇:市场风格或将切换 下一篇:对阮籍《乐论》中“圣人作乐”音乐美学思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