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例谈

时间:2022-09-25 02:58:11

典籍翻译中的文化问题例谈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09)03-0173-01

摘要: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对语言理解方式的不同,因此采取何种翻译策略才更有利于中国文化典籍的传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关键词:英语 典籍 翻译

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公元3世纪和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保罗・肯尼迪也说:“在近代以前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比中国更发达,更先进。”(杨牧之。1999)中国典籍是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结晶,它们的对外译介对于向世界人民介绍华夏文明,在全球化的时代一方面保持中国固有的文化身份,另一方面使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和互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21世纪,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的日益增长而来的,将是华夏文化的又一次辉煌。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典籍在世界上将更加受到关注。它们的对外译介也将愈益显示其重要性。

1 物质生活民俗类(包括衣食住行、生产贸易等)

《红楼梦》第24回有这么一句话:“即使是巧媳妇也做不出没米的粥来。”(第二十四回)

杨译: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霍译:Even the cleverest housewife can’t make bread without flour. “粥”作为我国居家饮食习俗的一部分。源远流长,且雅俗共赏,俗称“稀饭”、“水饭”等,并有药粥、养颜粥、供粥等类别,主要以大米、小米、玉米、糯米等为主料。添水文火煮成,西方不曾有。杨将“元米的粥”译作“a meal without rice,"基本传达了做“粥”的要领,而霍译处理成"bread without flour",则把我国传统饮食喝粥的习惯,归化为西方日常生活中吃面包的习惯,前者保留了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内容,后者则因背景知识的缺乏,或因翻译目的不同而影响了这一民俗的传达。

2 特殊名词类

在翻译医书等典籍方面,方梦之教授认为词的翻译应“译意而不是译词”,中医典籍书名翻译的问题也主要是“译词”的问题。

只顾将汉字逐一翻译成英文,忽视了由此而产生的重复或繁琐,造成译文不简洁。例如:

《万病回春》Curative Measures for All Diseases。

“回春”用Curative Measures翻译,虽意义准确,但不及Cures简洁。Cures可表示“用来恢复健康的药剂、医疗方法或过程”。此外“万病”并非是“所有的病(All Diseases)”,而应该是,VariousDiseases。所以,《万病回春》不妨译为:Cures for Various Diseases。

3 宗教类

由于佛经是从印度传人中国,所以中国的佛教徒对印度有着极高的崇敬。而当时的译者一部分是天竺人,一部分是懂梵语的虔诚的中国佛教徒,这两部分译者都对译入语文化有着相当的了解并且深受其熏染,所以基于这种翻译文化心理,在译经时,基本上采用的贴近译入语文法的直译法,有些词汇甚至都是音译过来的,显示了对印度文化的无比尊崇。纪元前的《七十子希腊文本》,是“公元前285年至249年间,有七十二名‘高贵的’犹太学者云集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从事这项翻译。据传,这七十二名学者来自十二个不同的以色列部落,每个部落六名。”虽然《七十子希腊文本》是由犹太人翻译的,但是“尽管希腊语已成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但他们毕竟不是在希腊,周围非希腊语的语言环境以及祖先的语言无疑给他们很大的影响,”,可见在这七十二名译者心中,古老的犹太文化还是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因而,他们的译文“词语陈旧,闪语结构充斥,由的地方译得太直太死,简直不象希腊语。”

4 格言体的翻译

如《道德经》为格言体,文中大量采用排比或对偶形成整齐形态,古典汉语的含蓄精练以及语法规则的相对宽松使得“四字格”结构成为古汉语的一个显著特征。典籍翻译尤其应该处理好四字格的翻译。在威利和许渊冲的译本中都能看到工整句式和排比结构以及成对概念的翻译。如《道德经》第二章翻译如下:

原文: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Waley译文:Being and Not-being grow out of one another,Diffucult and easy comp lete one another.Long 8nd short test one another;High and low determine one another.Pitch and mode give harmony to one another.

Front and back give sequence to one another.

许渊冲译文:For"to be"and"not to be"co-exist.There cannot be one without the other:without"difficult".there caRnot be“easy"; without"long",there cannot be"short";without"high”,there cannot be“low”;without"sound",there can be no"voice";without“before".there cannot be"after";The contrary comp lement each other.

看威利和许渊冲各自对这一段的不同阐释。威利的译文保留了相对概念做主语的句子结构,“grow”,“comp lete”,“test”。“deter-mine”,“give harmony”和"give sequence"这六个动词或动词短语准确地表达了老子关于相反相成的哲学思想。在许渊冲的译文中,作者用“without/there cannot be?”来处理这六对相对概念的关系内涵。而“without”通常表达否定的条件关系,“without/there cannot be”结构表达的“若没有,就没有”的概念关系则与老子“反”的哲学基础稍有差异。

上一篇: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审计责任 下一篇:财务报表的不足及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