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人物刻画艺术

时间:2022-09-25 02:15:50

谈《唐雎不辱使命》中的人物刻画艺术

摘要:《唐雎不辱使命》充分运用个性化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以及巧妙的人物衬托,塑造出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写作时进行借鉴。

关键词:人物对话 神态、动作描写 人物衬托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魏策四》,选编在中学语文课本中。它讲述了在战国末年秦即将统一中国前夕,唐雎受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胜利保住国土的故事。全文只有382个字,却成功地刻画了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个人物形象,其人物刻画艺术可谓高超。具体来说,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个性化的人物对话

课文表现手法以人物对话为主,共设置了两组人物对话,一组是秦王与安陵君的对话,实际上是秦王派使者说于安陵君的。“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虽只有一句话,但秦王的盛气凌人、傲慢自大生动地显露出来。“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安陵君的回答分为两层,分号前是对秦王的赞许,分号后是对秦王的委婉拒绝。安陵君的答话表明他已经识破了秦王的阴谋,却没有直接说破,而是委婉拒绝,从中可以看出安陵君的忠厚谨慎、委曲求全。

另一组是秦王与唐雎的对话。这组对话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双方的初步交锋。“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安陵君的表现出乎秦王意料,就是当年的赵国也不敢如此,更不要说小小的安陵国,但安陵君却不识抬举,这令秦王不悦,面对其使者唐雎,秦王厉声责问。秦王的骄横、恃强凌弱进一步得到展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虽只是一名使者,面对秦王,唐雎却断然拒绝,再次申述安陵君观点,措辞强硬,称得上是有理有力。接下来是双方的第二阶段交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的表现更加出乎秦王的意料,令不可一世的秦王大怒,使出杀手锏,以战争杀戮相威胁,杀气腾腾,气焰嚣张。“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唐雎坦然处之,寸步不让,以士之怒针锋相对回击秦王,言辞犀利,有胆有识。

二、 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

文章运用神态、动作描写的内容不多,却能抓住人物身份,准确生动,为人物对话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塑造出唐雎与秦王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首先是“秦王不说”,安陵君未能满足其意愿,虽措辞委婉,却也令秦王不高兴,可见秦王历来就是张狂、骄横。安陵君不敢大意,即刻派使者前往,可见就是“不说”,后果也很严重。谁知所派使者唐雎更不知好歹,竟然当庭拒绝秦王,难怪会“秦王怫然怒”。秦王受挫,颜面不在,当然会怒气冲天,终于露出其恣睢凶残的狰狞面目,要以战争杀戮来威胁。而最后“秦王色挠”,专横霸道的秦王竟然认输并面露屈服神色,这结果却也出乎大家的意料,不过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课文写秦王动作的语句只有一句,即“长跪”。此前呢?应该一直是“坐”吧,万不得已怎能“长跪”呢?可见秦王确实是害怕了,这也让我们最终认清了秦王的真面目: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课文中唐雎动作描写也仅一句,即“挺剑而起”,但这就够了,这足以说明唐雎不仅是一个善于辞令、足智多谋说客,也表明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侠士。

三、 巧妙的人物衬托

本篇刻画了唐雎、秦王和安陵君三个人物形象,应以唐雎为主,秦王为宾,安陵君为辅。相比安陵君而言,唐雎是在秦庭直面秦王,且是“不说”的秦王,可见其处境更为艰险,但其却能泰然处之,从容应答,敢于和秦王针锋相对较量,并最终以自己的胆识战胜秦王,出色完成使命,这比起委曲求全、低声下气的安陵君来说,更值得读者敬佩。

秦王对于唐雎来说,也是一个陪衬人物。面对小国使者唐雎,秦王由骄横霸道、气势汹汹到最后认输告饶,而唐雎却神色自若、正义凛然,二者相比高下自见。其实文中还有一处衬托,就是“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中的专诸、聂政、要离这三个“布衣之士”。这三个人的所作所为令人敬佩,而唐雎的言辞动作又何尝不是如此?何况这又是一场完胜呢?

总之,作者充分运用精当的人物对话,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巧妙的衬托,塑造出了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们提供了写作的典范。

上一篇:“家风”都去哪儿了 下一篇:浅谈女中音歌唱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