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路今昔

时间:2022-09-25 01:53:27

我小时候就有个习惯,没事的时候就爱逛街。因为逛街我记住了很多地方,尤其是我家附近的那些街道。它们以前的样子都留在了我的记忆中。几十年后再看那些已经变化了的街道,我就琢磨:街景也像舞台一样,它们会随着城市的发展,剧情的演绎,呈现出多彩的画面。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部永远也演不完的大戏。站在城东光华路的路口一眼向东望去,我心中就有这样的感慨。这里与我记忆中的那个光华路完全变了样。

曾经的国营大厂集中地

光华路在建外大街的北边一站地,它东起北京热电厂的西墙外,向西一直延伸到永安里使馆区边缘,全长有两千多米。这中间有个路口,那条南北方向的三环路穿越其中。我们家就住在它北边一点的芳草地。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时就生活在那一带,现在我还住在那一带。我见证了那里的变迁,其实那里也曾融着我少年时代的梦想。

我上中学的时候,那条街给我留下一个印象——工厂特别多,而且都是国营大工厂。听老辈人讲,那些工厂大多是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建成的。大街两边种着槐树或杨树,一直延伸到街的尽头。咱从西边数起,先说路北的第一家工厂——北京制药厂。它离我家最近,那时药厂总是飘出一些很难闻的怪味,尤其是刮风的日子,所以很多年之后我都记得。然后依次是光华染织厂、医用冷藏设备厂(后来改为北京雪花电冰箱厂)。过了三环路是北京汽车制造厂、公汽修理厂、北京经济学院。再说路南,红色的楼房是一大片居民区,然后是北京氧气厂,光华路小学临着三环路,过了路口就是北京工艺美术学院。那里曾经是我很羡慕的地方,学院里的教学楼和办公楼前有一块块规划整齐的绿地,甬道旁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有冬青树、紫蔷薇花、黄栌等矮株的树种,也有枝干高大树叶繁茂的白杨树。绿叶掩映的小路上,悠闲地走着许多戴眼镜的学生和老师。侧脸看去教室里摆放着一些石膏的人体模特,头部的、躯干的、全身的,男人和女人的都有。安静的校园里处处都透露出艺术的气息。30多年前,我在运输公司当装卸工时曾在那里干过几次活,美术学院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从这里往东是北京造纸研究所、工具厂、北京毛巾厂,尽东边是铁道部印刷厂。工厂的门口有一个内部存车处,那里很有人情味地放置着一个电打气的气门嘴,供路人使用。平时这街上人不多,每到工厂上下班或学生放学的时候,街上的景象立刻就生动鲜活起来。三三两两的人们边走边聊,相互打着招呼。这时候街上就有了一个个生动的场面。

上世纪50年代初我父亲来到了北京。他一直在建筑公司上班,一年又一年地在京城的建筑工地上东奔西跑,每天都在露天的场所忙碌工作。几十年都是如此,他希望正在上中学的我,有一天能够进工厂学技术,上班的地方离家不远。而光华路上有那么多的工厂,都是国营大企业,能够走进那条街上的任何一家工厂都能圆了我父亲的心愿。只可惜我终生与工厂无缘。以后的很多年,虽然我天天都走过那里,但只把一个美好的梦想留在了那里。

北京与世界最近的地方

时光一晃,几十年就过去了。直到有一天我在看电视新闻时得知,北京将建设CBD国际商务中心,就在光华路那一带。以后的几年,我是看着一家家工厂从那里搬迁出去。原先的那条窄马路被拓宽成通衢的大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昔日的厂房被拆除了,空旷的场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了一座座摩天大楼。汉威大厦、泰达时代中心、朝外SOHO、嘉里公寓、世贸国际公寓、国贸二期大厦。建筑风格多彩纷呈,既有传统的方方正正的盒式大楼,也有多棱多角的几何式建筑物。国贸二期大厦,在一片几十层的高楼中,犹如擎天之柱,直插天际间,成为京城东部最高的建筑物。而上世纪90年代曾经号称北京第一高楼的京广大厦,与它相比一下就矮了半截。那里有数不清的商务写字楼、有中央电视台的新台址。央视新楼的建筑风格迥异,从远处看它像一个巨大的梯形,下面又是空的,老百姓俗称它大裤衩。北京电视台在它南面的通惠河边,与之遥遥相对。每当北京电视台播放晚间新闻时,拍摄到台址背景,我们能看到CBD那边一片灯火辉煌的夜景,真的很美。汇丰银行、中国银行、广发银行、天津银行、财富中心、摩托罗拉总部等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纷纷在此入驻。地铁10号线也通到了这里。随着三环路的拓宽,增加了很多路公共汽车。人们的出行变得快捷而方便,这里的生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每当清晨和傍晚三环路和地铁的出口处总是人流不断,一幅现代国际都市的场面。立交桥上上下下各种车辆川流不息。汽车站永远有等车的人们,地铁站总有进进出出匆匆忙忙的行人。这里是CBD中心区,这里有很多年轻的白领,他们被誉为当代的知识阶层。每当他们忙碌完一天的工作,傍晚下班后的生活依旧丰富多彩。他们脸上意气风发洋溢着青春的气息,男的潇洒,女的举止高雅、谈吐大方,就是娇憨也在她们的脸上流动着一种韵致。我羡慕那些年轻人生动的脸上都有文化的积淀和内涵。纵是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都有当代青年的风采。这里还有很多蓝眼睛黄头发的外国青年人,他们与北京青年人一起在大街上边走边聊,嬉笑言谈的表情无比丰富。这情景让我觉得:世界正在日益融入北京,北京也正在融入世界。北京更像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了!有时候我会停下脚步,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看,默默地浮想联翩。CBD又被称为总部金融中心,与使馆区只隔着一条马路。改革开放之初那几年,这一片被誉为:北京与世界离得最近的地方。使馆区也经常走着很多的外国青年人,但他们只是独自地走着,与中国人虽然鸡犬相闻,却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现在他们也融入了北京的生活。这是时展的内在需求,我早就在一本《世界知识画报》上看到,美国的曼哈顿街区、日本东京都、新加坡的狮城、中国的香港等许多世界知名城市都有类似的画面,北京也正和着时代的节拍走向未来。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是北京的梦,也是中国的梦。北京正在实现自己的梦。

现在每到夜晚年轻人又有了新的去处,原来的北京制药厂搬迁后,建起了世贸天街。一个崭新的建筑群落组合,长达200多米的巨型天幕,南北宽有三四十米。每到夜晚天幕打开,很多青年人仰脸望去,一个精彩的海底世界便呈现在头顶。不一会儿一条巨大的鲸鱼悠然地游过来,海底里的水草,随着海流摇摇晃晃地摆动起来。橙红色的美人鱼出现了,她袅娜多姿,轻轻地游着,修长的身材摇动着鱼尾,犹如美人飘舞曳地的长裙,让人想起安徒生的童话《美人鱼》。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日子,那里又变成了一个欢乐的世界,每天都有文艺界的明星与体育迷互动,共度美好时光。无数人把自己的心愿编成一条条短信发送到世贸天幕的大屏上,那是人们对北京的祝福、对中国的祝福、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福。看着那些短信,心都被温暖着。

去年秋天那个月圆中秋的夜晚。我走过光华路时,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楼被火树银花的彩灯装点得分外妖娆美丽,便停下了脚步,一个人安静地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这里就是曾经融着我少年时代梦想的光华路吗?此刻一轮圆润的朗月在楼宇间的缝隙中悄然升起。路灯彩灯与明月交相辉映。那天晚上我有了一种今夕是何时的感慨,时代的变迁使光华路这条我们生活了很多年的街道正变得越来越美丽。我想把这一切告诉所有的人。

上一篇:北京青年非洲寻宝记 下一篇:神探张惠领:并不太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