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22-09-25 01:45:41

大学英语ESP教学模式的探索

Exploration on ESP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Zhao Tianyu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Colleg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Hanzhong 723000,China)

摘要: 分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以及EGP教学存在的问题, 阐述了ESP理论及其特点,根据中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和大学英语的较高要求,提出了大学英语ESP的教学模式,论述了 ESP 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及其前景。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EGP teaching. In addition, it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SP theory and the ESP teaching mod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ts prospects of feasibility.

关键词: ESP模式 公共英语教学 语言应用能力

Key words: ESP mode;public English teaching;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50-01

0引言

作为国际交际的通用语言,英语一直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我国的国际化进程日益加速,对此,政府对英语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和为此而做出的投入都是空前的。然而英语学习的费时低效现象却是与此不协调的,我国高校的英语教学存在着缺陷已是不争的事实。

1我国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不断普及,使之成为了一个衡量大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大学生就业也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四六级考试仍然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它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范畴,没有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普遍的问题。虽然近年来四六级考试已经做出了重大的改革,但是从教学中发现,这些改革非但没有改变实际问题,反而形成了学生、老师双方共同追求高分的新取向。这就造成了大量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却缺乏相关行业的英语应用能力的现象。

例如:高校大学英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其基础阶段是EGP阶段(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其任务是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讲述。然而,从小学到高中,英语教学都一直在这同一个定位之下。这就使得从基础英语到高等英语教材的设计一直都是句型、课文、单词、练习的套路。老师的授课很难避免教授单词、知识点讲解、分析课文、解答练习题这种单一的方式。而且,由于课文主题的设计缺乏清晰的层次性,造成了不少知识的重复,在教学中就会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课本上的不少知识高中都学过。更重要的是,这种十几年下来一成不变的英语教学模式非常容易让学生丧失对英语的兴趣和学习热情,从而让英语变成了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另一个阶段为专业阶段;ESP教学阶段(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与某种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因其明确的目的性,强大的针对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以最终提高学生英语实用能力和专业英语能力为目标所以备受世界各地学习者的欢迎和语言学家们的垂青。但是许多高校还是对EGP教学比较偏重,唯一目标是通过四六级考试,忽视ESP教学并出现了放任自流的情况。尤其对于很多大学毕业生来说,在他们花了不少时间学习英语,过了四、六级之后,发现他们的英语应用能力还是很低;而且大学里所学的英语对于他们目前的工作帮助也不大。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少大学生在工作之后仍然还要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补习英语,不断地进行着英语学习的“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财力也浪费了学生的精力。

由此看来,高校的英语教学重心应是ESP教学阶段,缩小学生水平和企业需要之间的差距是其目标,这样才会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外语人才。

2ESP理论的概念和特点

ESP的概念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它指与某一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英语课程是由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开设的,目的是在一定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开展工作的交际能力。ESP有一整套教学方案、课程实施的指导原则和方法,它不仅仅只是一门课程,而且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同时也是一种英语教学的途径。从专业角度的需求出发,探索出一种英语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是ESP强调的一个重要方面。ESP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它以实用为导向,与职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ESP提出了英语教学要“以学生需要为中心”的原则,它不仅应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更要把英语作为手段或工具来学习运用。在设计ESP课程时,最终要保证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获得胜任以后工作所需的英语能力。因此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提出与使用英语达到目的相适应的能力类别及水平程度,以此为依据,结合学习者的基础,确立相应的教学目标,编制教材及确定测试方法等,这种英语教学方法是针对性强、以实用能力训练为中心的。以此来看,ESP的精髓是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3ESP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界对基础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少模糊认识,认为培养学生基础英语的能力就是英语教学的任务。实行ESP教学,首先对专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应清楚的认识。大学基础阶段的英语教学EGP主要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侧重于对词汇语篇结构的分析。ESP教学主要针对对口专业,对专业词汇及专业术语的学习进行加强以及运用专业英语技能阅读相关文献、相关报告,加强锻炼语言能力。二者同等重要,“它们不是对立的或者互不相容的,是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结合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现状和ESP模式的特点,把ESP教学模式引入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建立适用的英语教学模式起到了推动作用。ESP模式的目标是培养能够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使用英语的专门人才。教学中非常注重学习者的使用目的:学生不是为了语言目的而学习语言的,而是通过语言去学习某个特定专业的课程。ESP也要把“目标情景”分析或称“需要分析”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中心,它的精髓在于分析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要。通过“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结合”的方式,能为高校英语学习者获取职业或专业所要求的语言交流形式提供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因此适合高校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

总之,ESP教学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普通用途英语教学的扩展和延续,更是英语语言教学贴近经济社会培养实用型英语人才的一大变革。ESP的实施,不仅为高等教育打造人才锦上添花,而且通过“英语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这一教学理念的倡导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一个关于专业英语教学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外语教学与现实社会、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为英语真正能成为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2]李红.专门用途英语的发展和专业英语合作教学[J].外语教学,2001.

[3]段平.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与发展[J].国外外语教学,2000.

[4]文军.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与研究领域论着[J].外语与外语教学.

[5]王晓红.课堂演讲活动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效用分析[J].学术探索,2011.

上一篇:苦难生存境遇中生命意义的探求 下一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在隐伏断裂勘察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