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清华到“军中清华”的从军步履

时间:2022-09-25 11:18:05

北国春城寒意料峭之际,笔者近距离接触了邱磊、王跃华、刘宝龙这三名清华国防生,看到了他们身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平和宁静,听到了他们积蓄力量、希冀作为的微言大义,悟到了他们“携笔从戎,献身国防”的人生抱负。

适应与喜爱这个火热军营

对许多国防生来说,他们最初的从军选择,有对军旅的向往与憧憬,也有青春的冲动幻想。但是,选择了就不会后悔,选择了就要坚持,是国防生的共同心声和一致行动,也是邱磊、王跃华、刘宝龙三人的言行准则。

学员刘宝龙清楚地记得这样一件事:入伍时,大学举行阅兵式挑选方阵人员,负责筛选的教员无情地把他第一个剔除出了阅兵方队,让原本跃跃欲试希望表现自我的刘宝龙颇为尴尬。邱磊、王跃华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入伍之初恰逢大学禁假,然而此前对禁假毫无概念的他们找了两名队干部请假,被婉言拒绝。军事素质较弱、纪律意识较为淡薄,这是国防生这个群体身上不得不正视的“短板”。

从地方高校自由舒适,到军营的严格正规,三名国防生也不那么适应。“深秋时,一次次的落叶需要清扫;寒冬时节,驻地气温达到零下10余摄氏度时,仍要顶着寒风飞雪出早操。”邱磊、王跃华、刘宝龙三人都坦言,不曾料想从国防生到军人的转变需要历经那么多条框的约束与琐碎生活的洗礼。

转变是迅速的。入伍教育期间,在参观老航校历史馆得到思想的升华,在野外拉练得到身心的历练,在作风纪律养成中得到快速的塑造,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变让他们很快适应军校的生活。

“你们要记住清华,也要忘记清华”

“你们要记住清华,也要忘记清华”,这是一位清华国防生师兄座谈中送给清华国防生的赠言,这句赠言让邱磊、王跃华、刘宝龙牢记和受用。

记住清华,是要记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忘记清华,就是忘记“清华制造”的名头,远离天之骄子的光环,拂去世俗的浮躁。

“融入军营后,一段时间里我反思着这样几个问题,即来军营做什么?该怎么做?会做成什么样?”王跃华的一席话道出了许多国防生的心声。然而初入军营,年轻气盛、对军营了解甚少、自我定位不准,这些因素让国防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自主找到确定的答案。道路的选择,是国防生来到军营遇到的第二道坎。

让邱磊、王跃华、刘宝龙三人庆幸的是,航空大学最大程度给予了清华国防生优待与厚爱,为三位国防生选配了三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

刘宝龙的导师李小奇将军是该校的先进典型,国内多家媒体曾给予系列报道。尽管李小奇将军平日十分繁忙,但凡刘宝龙有问题,李小奇将军便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耐心给予解答。在“放羊式”的带教下,不失严谨地对刘宝龙的课题研究进行阶段性的检查。多次与导师谈心交流后,刘宝龙坚定了考博士的念头。

导师的指点、学员队的关心、战友们的鼓励,是温暖军营给予三位国防生的强大能量与动力。“国防生的成长之路,军旅初始也需要更多的引导与斧正。”该校学员三大队副大队长李波谈及国防生时说。

国防生的后劲和潜力就在这里

学员刘宝龙从小求知求新劲头就特别足,在清华大学期间担任国防生组的负责人,国防生培养十周年之际,曾组织该校国防生联名给主席写信。来到航空大学后,学习与创新的劲头依旧不减。

研一时,刘宝龙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早些完成硕士论文,提出提前毕业读博的想法,这在该校尚属首例。虽说最后因各种因素没有成功,也让大家看到了国防生身上的与众不同。

不受惯性思维局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是国防生的一大优势。研二期间,刘宝龙与其他战友一同从零开始,准备参加全国无人机大赛。从撰写规划书、购买器材到软件设计、硬件装配,一班人忙得不亦乐乎,经过一个多月的加班加点,无人机初步成型。然而这时候正值考博报名,刘宝龙不得不赶赴国防科技大学。无奈之下,无人机大赛只得搁浅。

学员邱磊两年半以来一直参与实验室的软件编程,宽口径的专业基础让其很快适应了实验室的主研方向,并参与了某型机载信号分选软件、某型数字化处理机等多项军内科研项目。“邱磊身上有一股从事军事科研的灵气,这会让邱磊在今后的工作中大有作为。”导师杨承志教授对邱磊也是赞不绝口。

采访中,三名清华国防生联系个人经历,畅谈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信心满满,豪情万丈。他们谈到,国防生有坚定的国防情结和报国理想,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再学习能力,国防生的后劲和潜力就在这里。

上一篇: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及其超额对公司绩效影响研... 下一篇:浅论档案文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