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对比 立意鲜明

时间:2022-09-25 10:36:43

宋濂在对马生劝学时不是以长者自居,训诫马生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而是通过不同人物的学习条件和学习结果的对比让马生从中自然地得出结论:要想业精德成,就必须“勤且艰”,否则条件越好,就越容易丧志,荒废学业。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之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总体对比,勾勒框架

文章在开篇就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具体写了同舍诸生的学习条件,与作者的境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此基础上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这样,文章就在总体上用确凿的事实、强烈的对比,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学习、道德上的成长,取决于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这里虽然没有直接劝告,但却给阅读者以启迪、警示,让其在阅读中领会、在阅读中接受启发,显然这里虽没有直言,但却如春雨一样润物无声,滋润人心。

二、局部对比,详略突出

完整的《送东阳马生序》不仅总体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而且每一层次中也处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如同学们所学教材中所讲为第一层,作者先总的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紧接着分别介绍了自己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幼时求学时没有书,需借以抄录(“假借于藏书人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其状艰难至极,作者却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成年后求师过程中则突显三种情况:①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还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②跋涉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冒“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以至于“足肤皲裂而不知”;③食宿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则是“袍敝衣”。在如此困窘的情况下,作者却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靠的就是勤奋、专心、坚韧。

完整的《送东阳马生序》还有第二层,从四个方面与第一层相对照(四个方面的顺序各不一样,避免了结构上的单调和重复)。一先讲诸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如吃的方面,“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裘葛之遗”与“袍敝衣”对比。继而讲学习环境也好。二说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三说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且“未有问而不告”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四说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样,诸生的求学经历和作者的求学经历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从鲜明的对比之中自然地便得出了结论:在艰难困苦中,尚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运用对比,不仅突出了作者的写作目的,而且在对比中,又可看出文章的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加之措辞委婉,如话家常,表达出一种恳挚的感情,自然能够催人奋进。

上一篇:人文结合以育人 下一篇:句子的仿写、缩写扩写和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