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时间:2022-09-25 10:28:52

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 为探讨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118例肩周炎患者被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小针刀治疗,而试验组则采用小针刀联合中药方剂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2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改善情况被记录与比较。最终发现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2%(P

[关键词]肩周炎;小针刀;大秦艽汤

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中老年为常见发病人群,男性多于女性。肩周炎由肩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肌腱、关节囊以及滑囊等组织产生的慢性炎症引起,临床上以肩关节周围疼痛、肩关节运动功能受损为主要表现[1]。虽然肩周炎具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长达1~3年的自然病程往往给患者生理及心理上带来较大痛苦。中医将肩周炎称为“肩凝症”、“冻结肩”等,研究表明,小针刀疗法对肩周炎具有较好的疗效[2]。大秦艽汤系传统验方,具有通痹止痛以及清热祛湿等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大秦艽汤具有抗炎及止痛的活性[3]。本研究采用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加减治疗肩周炎59例,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择在2011年2月―2012年4月期间于浙江省义乌市中医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研究。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具体如下:①患者有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外感风寒,血气不足导致发病;②多为慢性发病过程,多集中于50岁;③临床症状为肩周疼痛,夜间尤甚,且常可因天气变化及劳累导致;④患者肩部前后均可及压痛,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正常活动功能能力受损;⑤患者肩关节X线检查为阴性,仅于病程较长者见骨质疏松。

排除标准:①因肩关节脱位等肩内疾病引起的肩痛;②由冠心病、颈椎病等肩外疾病引起的肩痛;③患者伴有心脏、肾脏以及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严重精神疾病。采用随机表格法将上述118例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各59例。其中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7.83±4.35)岁;试验组男性38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56.30±5.31)岁,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性别组成、病程以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于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小针刀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取坐位,先在患肩寻找压痛点,每次取其中的1~2点进行标记。嘱患者患肩,将同侧肘关节屈曲呈直角,前臂置于治疗台上并自然放松。常规消毒铺巾后,若标记的压痛点位于结节间沟及喙突处,处使用小针刀垂直于皮肤进针直至骨面,遇硬结及条索状物应做疏通剥离。若标记的压痛点位于肩胛冈外下缘,进针则不宜太深,紧贴骨面,遇结节或条索等应予以切开剥离。治疗后,针刀伤口采用无菌纱布覆盖。小针刀治疗每5 d 1次,以3次作为一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对于试验组患者,则在小针刀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中药方剂大秦艽汤进行治疗,组方如下:秦艽10 g、川芎10 g、当归10 g、黄芩10 g、甘草10 g、羌活10 g、白术10 g、生地黄10 g、熟地黄10 g、防风10 g、独活10 g、茯苓10 g、白芷10 g、白芍10 g以及细辛3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共进行30 d的治疗。

1.3观察指标

1.3.1临床疗效

按照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具体如下[4]:①痊愈指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半年肩周炎无复发;②显效指肩部疼痛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随访半年肩周炎无复发及加重;③有效指肩部疼痛减轻,肩关节功能有所改善,随访半年内出现复发或加重;④无效指治疗后肩部疼痛及活动功能无任何改善。

1.3.2治疗前后肩关节疼痛比较 按照疼痛的部位及程度对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疼痛情况进行评估。肩关节疼痛程度评分如下:0分,无;1分,轻度;2分,中度;3分,重度。得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

1.3.3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 按照肩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对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评分标准参见表1,得分越低说明肩关节功能越好。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对肩关节疼痛程度以及肩关节功能均进行评分,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两两t检验;临床治疗有效率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以P

2结果

2.1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8.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1.52%,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肩部疼痛治疗效果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肩痛、压痛、夜痛以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

2.3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肩关节在内旋外旋、内收外展以及总分均显著降低(P

3讨论

肩周炎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之一,以肩关节周围组织慢性无菌性炎症为病理特点,往往出现肩关节周围组织粘连,疾病后期可出现肩关节关节囊挛缩、关节囊下方皱褶消失以及关节腔容积缩小等[5]。肩部疼痛以及肩关节功能障碍是肩周炎的两大临床特征,虽然肩周炎具有临床自愈的倾向,但本病可经历数月甚至数年,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行肩周炎的常规治疗方法有局部封闭、制动以及按摩理疗等,但其治疗效果均不能让人满意。西医对肩周炎可采取手术治疗措施,即肱二头肌长头固定术/喙肱韧带切断术等,虽有一定疗效,但患者痛苦大,治疗费用高等原因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6]。

小针刀法将中医治疗用的“针”与西医治疗用的“刀”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可定义为介于开放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之间的“闭合性松解术”。该法避免了西医的“刀”带来的手术创伤问题,其切口小、不用缝合,不易引起切口感染,患者无需进行术前准备,治疗时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患者容易接受。同时,该法也避免了中医的“针”治疗范围小,松解效果不好等缺点,可通过针刀在相对闭合的情况下对肌肉韧带的高应力点进行及时松解,从而打破疼痛-肌紧张之间的恶性循环,减少炎症渗出粘连[7]。本研究发现,单纯使用小针刀法对肩周炎进行治疗,治疗总有效率为91.52%,对于肩周炎的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均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与既往文献较为一致[8]。

中医将肩周炎又称为“冻结肩”、“肩凝症”等,认为在中老年气血虚弱、肝肾亏虚以及早年外伤后遗等的基础上,外感风寒湿邪后,痰浊淤阻,知识气血筋脉不畅,不通则通。因此,对于本病,中医的治则为祛风散寒、活血止痛、养血疏筋[9]。中医方剂大秦艽汤适于本证的治疗。方中秦艽苦能燥湿,辛能散寒,祛风除湿,和血舒筋;川芎活血化瘀、祛风止痛;当归具有补血活血的功效;方中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羌活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化热;生地黄清热生津;熟地黄补血滋润;防风、独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胃;白芷、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白芍入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的功效;甘草调和以上各药。本研究在采用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基础上,联用方剂大秦艽汤口服,利用其祛风散寒、养血荣筋的特性[10],达到消炎止痛、通筋活络、通则不痛,从根本病因上着手对肩周炎进行治疗。本研究发现,联用大秦艽汤后,肩周炎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达98.30%,肩部疼痛及肩部功能改善比单纯小针刀治疗更为显著。通过上述结果不难看出,小针刀联合大秦艽汤治疗肩周炎具有肯定的疗效,该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长征.中西医结合治疗肩周炎84例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3):130.

[2] 靳荷.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13):2035.

[3] 蒯彤.加味大秦艽汤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虚痹)8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8,27(2):123.

[4] 李长根.中医药为主治疗肩周炎70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4):35.

[5] 徐震球,姚云,詹红生,等.非手术疗法治疗肩周炎的概况[J].中医正骨,2011,23(12):63.

[6] 张春龙,曹玉霞,杨丽珍,等.肩周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148.

[7] 章丽华.小针刀治疗顽固性肩周炎的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437.

[8] 孙萍,李炳华,于明霞,等.小针刀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7):114.

[9] 曹文吉.中医综合治疗肩周炎4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5):802.

[10] 白振义.大秦艽汤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68例临床观察[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09,31(5):410.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small needle knife and

Daqinjiu Tang in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ANG Yong-jia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Yiwu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iwu 322000,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small needle knife and Daqinjiu Tang in treatment of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118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9) and experimental group (59) evenly and randomly.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eatment of small needle knife whil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combination therapy of small needle knife and Daqinjiu Tang. Clinical efficacy, shoulder pain and shoulder function were assessed and analyzed between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It was showed that the total therapeutic efficacy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small needle knife; Daqinjiu Tang

doi:10.4268/cjcmm20132335

上一篇:关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艺无止境 师生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