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乐:“面对面”的信任

时间:2022-09-25 10:23:13

湖南广电大楼一楼大堂中那块滚动大屏幕,定时播出着收视排名情况和各个栏目的宣传片。记者每天进出,总是被其中一条片子惊到,忍不住引颈围观:光鲜白领和卖菜大妈挤成一团“排队送钱”的奇景。

湖南电视剧频道《心得乐》制片人袁慧玲弯起笑眼,有点腼腆又有点得意地说:“现场真的很震撼!老百姓很高兴能面对面把钱交给孩子,他们很信任这种方式。”

真实,才能对得起信任

中国的慈善并不太平。袁慧玲的团队成员觉得要在众多人的疑虑里,把慈善节目做出口碑简直是个奇迹。她身边的朋友、爱心人士,也表示出对一档标榜“高信用度”的慈善节目的各种担忧。很少有一个纯粹的褒义词像“慈善”一样,天天惊动着全国网民去进行“扒皮”行动,明明最需要的就是信用,却长期陷在信用危机里。不过,袁慧玲说:“让观众信任你,其实很简单,就是要真实。”

《心得乐》不想某一天被公众曝光,于是反其道而行,干脆自己把自己完全地曝个干净,然后不遮不掩,完完全全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所有的资料影片都是我们摄制组亲自跑去拍摄的”,袁慧玲回忆起当时下去乡村,开车趟过几十条小河的情景,“是辛苦,但这样才真实。我们必须保证给观众的信息没有一丝虚假,我们想把所有的环节展示给观众看,我们希望能对得起观众的信任。”

袁慧玲对所谓的电视手法显得不屑一顾,那些隐瞒、夸大,甚至是嫁接、处理都不被允许出现在《心得乐》片中。慈善不是电视剧,团队从未特意设计过戏剧性的冲突或煽情的情节。一切都是摊开了、揉碎了摆在观众面前,捐或者不捐,这是观众自己的选择。

“生活远比电视剧来得震撼。我们只需要将孩子们的困苦完全而诚实地展现出来,就足以打动人心。”

一直“面对面”

“零门槛,面对面”是《心得乐》的核心创意。袁慧玲婉拒了许多慈善机构、基金会的合作意向。她不希望第三方介入受助者和爱心人士当中,哪怕是她的栏目组本身也不行。一桶油、一袋米、一块钱,物资或者善款,都是直接“面对面”交到小朋友手里的。“爱心人士喜欢拉着小朋友的手,跟他们说要好好学习、懂事听话,其他的不要担心,我们会帮你。”袁慧玲总是很感慨,“无亲无故的人却能絮叨嘱咐许久”。

不过,哪怕袁慧玲团队再战战兢兢地维护着自己的羽毛,也还是引来了质疑。有一个公益微博主甚至痛斥:“你们到底是在做公益,还是在毁公益?你们到底是在帮孩子,还是在毁孩子?”“这种直接给钱给物的资助方式往往会给他们带来依赖感,最后反而变成一种害。”他们担忧着孩子的尊严,也害怕孩子习惯索取。这些质疑逼着袁慧玲去思考,《心得乐》是否又是一出以爱为名的伤害?

“我们讨论尝试了很多方法去避免孩子们直接与金钱接触,但每一种彻底将孩子们抽离出来的方法,都是在彻底破坏‘面对面’的机制。”袁慧玲顿了顿,“而‘面对面’就是我们节目唯一的坚持。”

直到再次站在现场,一个个跟孩子们谈心、跟爱心人士谈心,袁慧玲才把隐忧放下。困苦中的小朋友骨子里自有一股磨不掉的朴实,他们震惊于那么多人手把手给予的无条件的慷慨,然后对面前的陌生人生出更大的感恩。

鲁迅先生从不吝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中国人,因而《心得乐》不敢也不愿破坏“面对面”这种从最根本处保障善款及时足额到达受助者手中的方式,生怕一不留神就让“不信用”的恶意钻了空子。不过,《心得乐》团队也不吝以最大的善意来揣测孩子们,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懂得自尊与自立。“让孩子们读得起书是我们的目的,老百姓的信任是慈善的关键,没有什么比把真金白银送到孩子们手上更重要。”

袁慧玲想,如果能让老百姓放心地帮助孩子,能让孩子开心地读上书;如果能同时收获爱心人士的信任与穷苦孩子的未来,《心得乐》愿意一直这么“面对面”下去。

上一篇:洪浩:重塑观看之秩序 下一篇:汪建伟没有结局的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