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例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治疗分析

时间:2022-09-25 09:44:57

18例新生儿ABO溶血症临床治疗分析

【中图分类号】R5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3-0029-02

【摘要】目的:比较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间断光疗与单纯间断蓝光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18例ABO溶血症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IG治疗组(A组)应用24h时(入院48h)经皮胆红素为(10.90±2.61)mg/dl,出院时经皮胆红素为(7.11±3.94)mg/dl,住院天数为(5.1±3.23)d;单纯蓝光治疗组(B组)入院48h经皮胆红素为(14.58±3.16)mg/dl,出院时经皮胆红素为(8.75±4.23)mg/dl,住院天数为(4.9±3.3.64)d(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在应用后24h内可明显降低胆红素水平,但对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无明显缩短,故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新生儿;ABO溶血;丙种球蛋白;光疗法

新生儿溶血症(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 HDN)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同族免疫性溶血病,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症(ABO-HDN)在临床更为多见,可导致新生儿胆红素脑病,需早期积极治疗。传统的方法为药物治疗、光疗,严重者用换血疗法。近年来,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的应用成为治疗ABO-HDN的一大热点。国内外有多篇报道表明大剂量IVIG治疗ABO-HDN能够减轻溶血,进而缩短黄疸消退时间。现就我院关于ABO-HDN患儿的治疗进行如下研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8年9月收治的18例ABO-HDN患儿,其中A组为IVIG联合间断蓝光治疗组,B组为单纯间断蓝光治疗组。其诊断均符合《实用儿科学》新生儿ABO溶血症诊断标准[1],均为足月新生儿,无围产期窒息史,不伴有其他疾病。两组患儿入院时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我院常规治疗:间断性蓝光照射(双面蓝光,每天8h)、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d),口服)、微生态制剂(培菲康0.5g/次,3次/d,口服)。在此基础上,A组患儿于入院后24h内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1g/(kg・d),单剂滴注。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前查血清TBIL,经皮胆红素、总蛋白、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记录A组应用IVIG后24h的胆红素指数、同时间B组的胆红素指数、治疗72h两组的胆红素指数、出院时两组的胆红素指数、住院天数,从而统计出两组方案的疗效(黄疸消退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以上数据均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均数的t检验,P

2 结果

见表2。

2.1 IVIG应用24h,A组胆红素水平较B组明显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治疗72h,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2.3 两组均为治愈出院,出院时胆红素水平和住院天数(黄疸消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丙种球蛋白由于从根本上阻断溶血,且减少了蓝光照射引起的脱水、发热,避免用换血可能导致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并发症,近年来在ABO-HDN的治疗中被广泛关注并已应用于临床。其原理是:大剂量IVIG进入体内后,发挥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的双重作用,可阻断抗原抗体反应,与单核巨嗜细胞上的Fe受体结合起到封闭作用,从而阻断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ADCC)作用[2],阻断溶血过程,减少红细胞被破坏[3],使胆红素减少,达到治疗目的。

通过对本院18例ABO溶血患儿的临床治疗统计研究结果显示,IVIG在应用24h内,可使胆红指数显著下降,但在住院天数(黄疸消退时间)上并无明显缩短。结合我们国家国情,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地区ABO溶血患儿根本无力承担丙种球蛋白昂贵的价格,而传统的蓝光治疗经济且疗效显著,所以综合考虑,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结合间断光疗是治疗ABO溶血症的理想方案,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普及蓝光治疗更为重要且容易实施,不应忽略这一传统疗法。

由于本院为二级医院,此类病例并不常见,导致样本量小,尚不能代表大样本研究的结论,仅提出讨论及初步结论。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堂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77~478.

[2] 吴仕孝.新生儿溶血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9,14:72.

[3] 杨冰若,黄本明.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疗效观察[J].新生儿科杂志,2000,15:174~175.

[收稿 2008-12-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两种开塞露通便法治疗脑血管意外便秘的效果观... 下一篇:COPD患者腹部手术后住院期间呼吸系统异常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