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的皇帝 很靠谱的书家

时间:2022-09-25 08:39:46

It seemed that there were always some "doing nothing" emperors in each generation who didn’t know anything about politics and also no mood to study. They were too keen to their hobbies to govern their countries. However, it was these unreliable hobbies that made them so remarkable and marvelous. For example, Zhao Ji, who was a failure being an emperor, had maintained great achievements on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He created unique "Thin Gold Style" which still be praised and imitated in modern time.

每朝每代,似乎总有那么几个“不务正业”的皇帝,他们对朝政一窍不通也无心钻研,却对心头爱好一百个投入,以至于万里江山在他们手中几成儿戏,“旁门左道”的喜好反而让他们流芳千古,无人能及。

比如宋徽宗赵佶。

说到这位皇帝,“亡国之君”的阴影便挥之不去。他在位期间,奸臣当道,大权旁落,他本人似乎也无暇管理朝政,除了痴迷于诗词书画之外,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和女人以及道士周旋了。

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且尊崇道教“采阴补阳”的理念,在女人方面从不节制,荒淫无道。后宫佳丽三千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便专门修建了藏匿美女的后花园,大肆掳掠民间美人,据说人数过万。这也使他荣登子嗣众数君王的排行榜之首。

他晚年饱受摧残,被囚禁异乡整整九年,最后抑郁而终。在受苦受难的岁月中,他无数次希望自己的30多个儿子、40多个女儿有谁能来拯救他脱离苦海,然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人人自顾不暇,终究是无力顾及这位风流成性、潇洒倜傥的老父亲,看来多子多孙,未必多福。

可是人有多面,虽然在“皇帝”这个职业上,赵佶毫不称职,然而他在绘画和书法上的造诣,却堪称大师,一手风格独特的“瘦金体”便为他所开创,至今仍广为传颂和效仿,成就令无数大家望尘莫及。

赵佶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很高,年轻时就开始学习薛稷、黄庭坚等大家风范,汲取其中精华,并融会了自己的领悟。当时的书法大家米芾是他的座上宾,二人时常聚在一起讨论书法的精髓。

在同时代书法那“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传统之下,赵佶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个性色彩。他的书法笔划挺拔直劲,横画收笔苍劲带钩,撇似匕首,捺如切刀,看上去精瘦但骨感坚挺,锋芒藏于内蕴,虽然气若游丝,但绝不漂浮无力,无论是单个的字还是整幅的书法,看上去都有仙风道骨的味道,是为“如屈铁断金”。

据说瘦金体原本名为“瘦筋体”,是为筋骨细瘦之本意,但因为是皇帝亲笔御书,便取其高贵之意,得名“瘦金体”。严格说来,赵佶不但是瘦金体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把书法和绘画结合起来的人。喜爱绘画的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文字造诣,在自己的书画上用优美苍劲的瘦金体题诗作跋,后人称为“御题画”,现可考的代表作有《芙蓉锦鸡图》、《腊梅双禽图》等。

不过,赵佶的瘦金体也存在一定“缺陷”,若是书写小字的时候,看上去娟秀笔挺,充满灵气,但倘若书写大字,则容易因为太“骨感”而显得空洞。但这并不影响瘦金体的书法成就,只是虽然眼观感受不错,却因为很多原因一直得不到重视。首先就在于赵佶的昏君身份,作为一个亡国之人,他的东西是不应该受到推崇的;其次,瘦金体看上去有些单薄犀利,有悖于中国传统的敦厚之美。

而今我们能够看到赵佶的保存最完整的瘦金体书法便是那副《楷书千字文》了,那是他为了奖励战功而赐给宦官童贯的书法作品,全文周正小字器宇轩昂,体现出赵佶在书法方面的天赋和用功。彼时他只有23岁,但已进入瘦金体书法的成熟时期。可惜,不爱江山爱艺术的赵佶,最终也只能惨淡收场,为中国历史拐角的曲折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细细论起来,宋代喜爱书法字画的皇帝也不在少数,自宋太祖开始,两宋奉行“文物之治”的政治策略,文人的书法情结被激发了出来。而那些皇家子孙,自小受教于高等文人,自然耳濡目染,对书法产生兴趣也是理所应当的。鉴于宋徽宗赵佶高深的书法造诣锋芒太露,其他的皇帝不免有些黯淡,不为人所熟知。其实喜欢写字的皇帝除了赵佶之外,还有一位更早年代的宋仁宗赵祯。

如欧阳修所言:“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这位宋仁宗一生节俭仁慈,从未发动过战争,性格温吞的他甚至有些害怕自己的大臣。他与出身将门的皇后关系不错,因为夫妻两个都喜欢书法,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研习飞白书法,夫唱妇随,颇有一番情趣。宋仁宗的书法功底从其临摹的《兰亭序》中可见一斑。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最终荣登大位,一番刀头舔血大概让他觉得血腥腻歪,恨不得“君子动口不动手”地解决所有问题,故极力推崇文化素养。因此北宋也诞生了一批名扬千古的书法大家,当然也出了不少热爱舞文弄墨而非打打杀杀的皇帝。故此,宋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文化教育和科学创新最为繁荣的时代,有与欧洲文艺复兴相媲美之势,是为中国历史的一个黄金时期。

上一篇:对疾病隐喻的现代性书写 下一篇:气息雅静 洒脱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