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骨质疏松不能光靠补钙/心律失常的护理

时间:2022-09-25 08:21:40

治骨质疏松不能光靠补钙/心律失常的护理

治骨质疏松不能光靠补钙

文/吴文

近日,一项旨在了解成年子女对母亲健康的关注度调查显示:25%的人称母亲曾被诊断患上骨质疏松症;22.69%的人担心母亲会随着年龄增长患上此病。可见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中老年女性最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症的危害日渐突出,特别是绝经后妇女,随着雌激素水平锐减,骨吸收和骨丢失就会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质地脆弱,有时即使受到轻微外力也会发生骨折,其中最常见的有脊椎骨折、腕部骨折和髋骨骨折。

治疗骨质疏松最为人所知的方法是补充钙剂,其次是多晒太阳和改变饮食习惯,如多喝牛奶等。然而,在专家看来,人到老年,骨密度滑坡跟人的内分泌系统改变有关,并不是单纯的“缺钙”那么简单。

首先,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不取决于你摄取钙质的多少,定期补钙仅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其次,只有骨质疏松的发生与钙质流失过多有关时,补钙才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且常要与其他药物合用。因此,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人,应该在补钙和补充活性维生素D的基础上,再选用一种抗骨质疏松的药物。

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骨质疏松患者是否需要补钙,需要根据身体状况来定,最好先做一些检查,包括血液中钙、磷、镁的水平、骨密度、肾功能等,并且要看是否有肾结石病史和引起血钙升高的疾病。如果有肾结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补钙。

由于骨质疏松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治疗依从性差一直是严重影响治疗效果的问题之一。临床随访时发现,确诊患有骨质疏松后,很多患者不能遵医嘱按时口服治疗药物,致使骨折风险增加。患者依从性差往往是受一些客观因素,比如用药方法复杂、药物具有消化道刺激症状等。近年来,临床上增加了一些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进行给药的骨质疏松药物,一年只需给药一次,有条件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

专家建议,一旦出现以下症状,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一是疼痛,特别是腰背部疼痛;二是身体变矮、驼背了;三是特别容易发生骨折;四是在45岁或以前已停经、四肢骨痛、手脚麻木、肌肉抽筋等。

心律失常的护理

文/邬鸾

一、心律失常护理要点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重如下几点。

1.注重休息,轻者可做适当活动,严重者需绝对卧床静养,室内光线一般不宜过强。

2.保持环境安静,禁止喧哗、嘈杂,尤其对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更应注意。嘈杂声音的刺激会加重病情。

3.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

4.护理人员不能慌张、忙乱,应保持沉着,给患者以安慰。

5.护理人员操作宜轻稳,避免触动病人的卧床而引起病人情绪波动,从而加重病情。

6.患者的衣服不宜太紧,尤其当呼吸困难时,应将纽扣松开。

7.喘息不能平卧者,应用被褥垫高背部或采用半卧位。

8.有水肿者,饮食宜低盐或无盐,控制摄入水量,记录饮水量,测腹围,隔日测体重。

9.经常观察病人,密切关注病人的症状、血压、心率等。

10.假如服用洋地黄制剂,服药前应测脉搏,若脉搏在160次以上或60次以下(每分钟),均需报告医生。

11.假如有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不宜太快,以免加重心功能不全。

12.如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唇色紫绀,出汗,肢冷等情况,应先予吸氧,同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二、健康指导

1.积极治疗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调整其自主神经功能的失调。

2.避免情绪波动,戒烟、酒,不宜饮浓茶、咖啡。

3.坚持服药,不得随意增减或中断治疗。

4.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5.定期随访,检测心电图,并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6.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应随身携带诊断卡和异丙肾上腺素或阿托品药物。

上一篇:自己摸脉 获益良多/多留心自己的喘气声/老人口... 下一篇:暴虐险妒的潘皇后/白居易买不起市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