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之浅见

时间:2022-09-25 07:59:41

小学语文教学之浅见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实施语文创新教学,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呢?我想,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面临的挑战。新课程理念的洗礼,促使我把语文教学的追求锁定在“五重”上。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顺畅、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我现在教的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带上来的,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训练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给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说。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让学生记日记,不会写的就用拼音代替。一开始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写作内容,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能找到可写的东西、可用的素材了,并且从一两句到三五句,从三五句到十来句,甚至滔滔不绝。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条理通顺,而且有些同学已经初步显露出在写作方面的

天赋。

二、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积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警句、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每一课的生字,我都让同学们把所有想到的、会组的词写下来,并且反复朗读,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报,背诵好句段,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想想、练练,感受自我提高的乐趣。

三、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知觉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大力提倡“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朗读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这样,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重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依据课本,加强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找出文中关键、核心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训练。

其次,我时常抓住一些词句或课文内容的空白等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比如:学了《小摄影师》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假设小男孩第二天又来了,高尔基和小男孩会怎么做、怎么说。进一步理解高尔基对男孩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向生活领域拓展,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极富哲理性,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学这样的文章,引领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特别是切身体验去理解、感悟,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五、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教师赞许的眼神、鼓励的话语,对孩子来说就是一针兴奋剂,就可以使学生自信满满、兴致勃勃。在课堂上,我尽量不用“你真笨”等词句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我感受到,孩子们很渴望得到同学的认可、老师的赞扬。我经常用这样的语言来评价学生:你的想象很奇特,你读得很有感情。如果学生答题有偏差,我会说,你的想法不一样,没关系,再想想。实践证明,教师用亲切的语言评价学生,能带给学生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变得充满自信,从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更高。

(作者单位 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黄寨小学)

上一篇:让生物课堂焕发活力 下一篇:从“头”开始,导出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