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25 07:49:36

浅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

根据《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理念,解决问题的教学要贯穿于数学课程的全部内容中。解决问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如今正在进行减负,如何做到减负而不减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我认为在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联系生活创设生活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机

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该是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自己所熟知的生活环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统计”教学中,课刚开始,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一路段 1 分钟内各种汽车行驶过的实况录像,要求学生帮交警叔叔数一数各种车辆有多少?学生面显困惑,纷纷提出困难:录像播放太快,来不及记下。教师于是提问:“如果再给你们看一次机会,你打算怎么办?”学生自愿结成合作小组,采取分工合作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在这个教学中,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设置了问题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意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主动的去解决问题。

2运用多元化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

所谓多元化教学,是相对于“师讲学听”这一简单教学模式而言,首先,在教学中,教师须将自己定位于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位置,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发展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其次,学生的课堂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的过程,学生不是课堂的被动者,而是数学教学的主人,新课程理念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组织解决问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既要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持久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范畴真正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图形的拼组”,在引导学生感知长(正)方形边的特征时,教师让学生利用准备的一些材料:吸管、毛线(绳子)、铅笔等,几人一组合作交流,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在活动中允许询问、允许质疑、允许请求帮助,特别是可以利用这些不同的材料而想出其它什么方法(如对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努力实践“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3加强练习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形成在于不断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在于不断的实践。巩固练习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练习不仅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理解。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设计“妈妈给小花一些 1 分的硬币,去买一支 1 角的铅笔,谁帮帮她?”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 l 角等于 10 分,“小花妈妈乘车回家,车票 1 元,可是妈妈只有 5 元、 10 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练习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断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从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问题解决过程给予评价

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求出问题的答案不是问题解决的终结,还应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是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评价,可以进一步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探求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不同的方法和结果,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他们发表意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问题解决后,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比较多种答案,找出最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学生常常把尽快得出答案作为唯一的目标,在解决过程中忽略了答案是否有意义,是否符合逻辑,因而要对问题解决的结果进行评价。我要求学生学会分析自己解题途径是否最简捷,推理是否严谨,如果问题解决的方法失败了,那就要部分或全部地重复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有效地评价问题解决的成果,有助于学生的发展性成长,能促使学生真正地提高数学技能。

例如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问题:在一个正方形池塘的四周种树,每边都种有20棵,并且四个顶点都种有一棵树,池塘四周共种树多少棵?很多同学都做出这样的答案:20×4 =80(棵)。这时我就引导学生画出每边种4棵或5棵情况的示意图,来归纳总结规律。从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每边种4棵,一共要种12棵而不是4×4=16(棵),每边种5棵是16棵,而不是5×4 = 20棵。为什么不论每边种4棵或5棵,都是比原来设想的少4棵呢?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示意图,发现原来解答的错误在于把四个顶点上的4棵树计算了2次,所以都多算了4棵,正确的解答方法应该把重复计算的4棵减去。所以正确答案应是:20×4 4 = 76(棵)。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评价过程中,要对照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反馈机制,这是开展问题解决教学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是时代赋予教育的新使命,是推行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观念。“问题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想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对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开展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能力,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新思路,新策略。

上一篇:借助多媒体手段创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下一篇:浅谈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