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对比

时间:2022-09-25 06:36:33

胰岛素两种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效果对比

【中图分类号】R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3-0-01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危急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表现为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脂肪分解紊乱,血、尿酮体升高等危及生命的症状,病情进展快,需要及时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降糖等对症处理以解除患者生命危险[1]。在补液等基础治疗上,胰岛素的应用在抢救中占据重要地位,本研究通过对小剂量胰岛素经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和胰岛素经皮下胰岛素泵持续输注的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救治DKA患者的临床疗效的比较,总结出救治更佳的给药方式。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84名DKA患者,其中男40例,女44例,平均年龄50.2±2.9岁,平均体重53.0±4.5Kg,平均病程3.1±0.5年,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小剂量经静脉微量泵泵入)、B(经皮下胰岛素泵持续输注)两组,各42人,患者基本资料组间比较((P

1.2 方法 A、B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建立静脉通路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胰岛素药物选用诺和灵,A组患者给予经静脉小剂量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泵入,药物初始剂量为0.1U/(Kg・h);B组给予经皮下植入的胰岛素泵持续泵入微量胰岛素,起始用量为0.1U/(Kg・h),治疗过程中注意血糖变化[2]。

1.3 ^察及评价指标 观察患者血糖、尿酮、血酮、血钾等生化指标,每隔1.5小时监测并记录上述指标,并记录好血糖控制所用时间之间、胰岛素用量、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消失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用±s表示均数,t检验分析计量资料,c2检验分析计数资料。P

2.结果

患者均积极对症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后,两种给药方式中A组的低血糖发生率14.3%(5/42)明显高于B组0%(0/4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表1所示: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胰腺胰岛素分泌量不足伴随其拮抗激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而引起的危急重症疾病,也是Ⅰ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在患者出现DKA时,积极补液、补钾等治疗的基础上,胰岛素降糖是DKA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的关键,胰岛素给药的原则是短效胰岛素小剂量治疗方案,每小时每公斤体重0.1U胰岛素,可以最有效地抑制脂肪分解、酮体生成,具有很强的降糖作用。近年来,对DKA患者胰岛素给药方式研究较多,常用的给药方式有持续静脉给药、胰岛素泵皮下持续给药、一次性静脉冲击联合持续静脉滴注、微量泵经静脉持续泵入等[3],本研究中选取两种分别经静脉、经皮下胰岛素泵入的两种方式给药方式进行研究比较,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经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高达14.3%,而皮下胰岛素泵持续泵入的42名患者中低血糖的发生率为0,P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例数有限,这对开展其他给药方式的临床疗效比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几个医院的联合研究增大研究的样本量,对DKA患者胰岛素的几种给药方式进行比较,从而更全面的选出最佳的DKA患者胰岛素给药方式,为DKA患者治疗成功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林乐韦华,全会标,陈道雄,陈开宁,刘海蔚. 16例暴发性1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1):2567-2571.

[2] 陈加华. 使用间歇小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疗效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4,34(S2):14-15.

[3] 梅莎莎,宋恩峰.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疗效的荟萃分析[J]. 医药导报.2012,31(02):248-252.

上一篇:重症脑出血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 下一篇:美国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的实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