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25 05:34:26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因素分析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攀升,许多城市为了缓解交通的压力,保证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纷纷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而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必然会给正常的交通系统带来影响,因此,如何平衡道路施工与正常出行的关系,成了城市道路规划的重中之重。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状况的各种因素,探求城市道路施工期间组织正常交通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道路 施工 交通 影响因素

1 道路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影响的因素分析

1.1 交通环境

交通环境包括交叉口流量、重型车辆的比例、驾驶员的特质等都会对车辆通行产生影响, 如果交叉口在施工区域内或者在施工区域排队的地方,将会对施工区域的交通产生较严重的干扰。在工作日,一般驾驶员对该区域的交通情况比较熟悉,而在周末一般驾驶员可能是旅游或者其他不熟悉本地情况的驾驶员。重型车辆的加减速特征使得尾随其后的小汽车速度会降低, 并且会占用更多的道路空间,进而使得通行区域的车辆通行能力会有所降低。由于大车的体积较大,在道路行驶上所占用的空间较大, 而且大车的启动及行驶速度也较慢, 所以大车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较大。

1.2 施工区的位置

道路建设的主要施工区域在城市道路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其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如果道路施工的位置为城市交通枢纽,那么该道路施工必然会对城市的整个交通系统都产生的影响,反之,其影响则是局部性的; 如果道路建设的主要施工区域位于道路的中游位置,则施工期间对该道路的上游和下游交通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如果施工区域位于道路的上游或者下游,其交通影响则比较有限。

1.3 自然环境条件

显著的降水会降低施工区域的交通车辆通行效率,降雪则更显著。雨量较大时,会降低施工区域10%-20%的车辆通行效率。因此,施工区域的天气情况是个重要的因素。和雨量的影响相同,明显的降雪天气会降低车辆通行效率的 10%-20%,甚至更多。

1.4 施工区域的布局

施工区域不仅包括工程建设区域,还包括施工预警区域、过渡区域和活动区域等,而施工区域的整体占地情况,以及各施工区域的布局情况均影响着城市道路的交通状况。例如有的工程为道路重建或者新增道路建设,而这些工程的施工区域占地面积通常很大,因此对城市交通的影响也相应增大; 而有的工程属于道路检修或保养,其施工区域较小,对交通情况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施工区域各分区的位置也会对城市道路交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施工预警区域为车辆进入施工区域前的警示区域,其作用是提醒驾驶员做好应对道路条件发生改变的心理准备,该区域位于道路的左侧或者右侧对车辆行驶的方向会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不同方向的道路交通的车流量。

1.5 施工行为

施工的位置、施工时间长短、施工强度、施工的类型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施工区域的施工强度越大,对交通车辆通行效率的影响越大。一般施工强度越大,需要的施工设备越多,而且设备所占的空间也越大,施工作业的人员越多,对驾驶员的影响也越大。施工时间的长短也会对施工区域的交通车辆通行效率产生影响。施工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而且驾驶员的心里也更加容易产生疲劳和不耐烦,在夜间事故发生率更高。另外,施工地段的可视性降低也是导致事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施工的类型也会对施工区域的交通车辆通行效率产生影响,如:桥梁段的施工比路面的施工对交通车辆通行效率的影响更大。工程的时间也会对交通产生影响,这与施工的强度以及施工的类型相关,一般来讲,施工的时间越长,车辆的平均延误越小。

2 城市道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2.1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系统的信息通报方案、合理的施工时间方案、合理的交通分流方案等。信息通报方案是指在城市道路施工进行前,相关部门应该通过网络平台或者告示牌的方式及时向民众传达施工信息,保证民众能够及时调整出行方案,信息通报一般包括对施工原因、时间、影响路段的整体信息通报以及道路施工的临时信息通报。合理的施工时间是指施工方案在制定时既要对施工的时限进行预测,又要对施工进行的具体时间段进行安排,前者可以有效地推进工期,使民众建设相应的心理预期; 后者则可以协调施工的具体时间段,避开交通高峰、同时也能协调其他项目的的施工进度。合理的交通分流是指道路施工方案能够综合施公道路、附近交通以及整个城市交通网的状况,对施工路段原有的车流、人流进行分散,尽量减轻道路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2.2 坚持科学的施工原则

科学的施工原则是保证道路施工有序进行的指导思想,城市道路规划的相关部门在制定施工方案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其一,优先保障施工的原则,道路施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城市提供更优质的道路基础设施,道路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各方面造成影响,因此道路规划方案要在协调各方的基础上,尽量保证施工的进度,切不可因小失大;其二,优先保障公共交通的原则,公共交通是保障城市大多数人出行的基础,因此,施工方案应尽量减少对公交车专用道、地铁站点等公共交通系统的影响,以保证多数居民的出行;其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施工方案的制定一方面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也应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综合考察施工路段的情况,保证施工方案切实可行。

2.3 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科学的方案是保证城市交通安全畅通的第一步走,而有效的落实则是第二步走,只有这两步走通力配合,才能保证城市交通不断向前迈进。有效的落实需要完善的监督机制,城市道路规划部门在完成施工方案制定后,要迅速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随时监督道路施工方案的落实情况,并根据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道路施工方案,因此,有效的监督机制不仅可以保障道路施工按预期计划进行,还能够有效保证城市交通惩ê腿嗣浅鲂邪踩。

3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施工区段的分析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方向之一,而施工期间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复杂。结合施工期间驾驶员和道路车辆的通行情况,主要对施工期间的交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施工期间的一些指标分析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以为后续城市道路施工的组织以及影响分析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马晓,丁恒,张卫华.道路施工交通影响范围确定方法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5).

[2]巩建国,戴帅.城市道路占道施工交通管理对策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11).

[3]植秀宁.城市道路施工期间交通影响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16(07).

上一篇:蓄能技术在高寒地区热网中的应用 下一篇:关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的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