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时间:2022-09-25 05:20:38

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对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进行探讨。

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AS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BASDIA、BASMI指标明显优于药物组(P

结论: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 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人工全髋关节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9-0059-02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肌腱、韧带附着点炎为基本病理改变的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该病症为免疫性炎症,然而其病理过程却和软组织外科理论相符。强直性脊柱炎的主要发病部位是脊柱,并可能累及骶髂关节等周围关节或组织,从而发展成为慢性疾病。青壮年是改疾病的多发人群,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该疾病的发病率更高。

目前治疗AS主要方式有保守方式和手术方式,而AS患者一旦累及双髋关节随即发生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双髋关节强直障碍,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有积极的意义。笔者收集了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AS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对其治疗方式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患者,经确诊上述患者均符合1963年罗马会议标准关于AS的相关诊断标准[1]。全部AS患者都有不同程度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根据患者意愿,给予分别给予传统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并设其为药物组和手术组,其中药物组21例,手术组19例。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情况,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手术组有19例病人中,其中男14例,女5例,年龄为21-48岁,平均35.3岁。患者首发症状都是晨僵及腰背痛,从病发到双侧髋关节严重畸形的时间为8-32年,平均17.8年。上述患者中屈曲位强直7例(14髋),屈曲畸形为25°-50°,髋关节伸直位强直12例(24髋)。其中2例伴有膝关节病变;5例患者髋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硬化;6例X片提示髋关节完全强直骨性融合。上述病例都是第一次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1.2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组都常规给予患者口服来氟米特及对症处理的消炎镇痛等,并对其肝功能进行检测,予以适度的保肝治疗。疼痛及晨僵症状缓解后出院。

外科手术治疗组术前患者均行血、尿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状况进行仔细的检查,对髋部周围肌肉的肌力进行了解。对脊柱、骨盆、膝关节等部位行X线片检查,对髋关节病变情况进行了解,术前一小时静脉滴注1次抗生素。全部患者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确保术程呼吸通畅。患者取侧卧位,取髋关节外侧切口,在臀股部肌肉的前中1/3交界处切开部分臀中肌及股外侧肌并内上关节囊方向翻开。使关节囊和周围挛缩软组织彻底松解,将滑膜、肉芽和增生组织切除。因髋臼和股骨头间的病变存在以及周边肌肉组织的挛缩,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困难较高。未出现完全强直骨性融合病人,正常股骨颈截骨后就能顺利取出股骨头,能够对安装髋臼及股骨柄假体进行准确定位,常规完成操作。对6例髋关节完全强直骨性融合病人,充分暴露股骨颈,股骨颈截骨后使髋关节前脱位状,用1根钢针从股骨颈髋臼端截骨面按髋臼安装方向打入确定挖取股骨头方向,挖除股骨头后,保留软骨下骨,确定真臼位置,以横韧带处视作放置人工髋臼的下缘。髋臼假体的安放方向和骨盆横轴呈45°。安装股骨柄假体及股骨头后复位关节,关节囊和周围挛缩软组织彻底松解,将滑膜、肉芽和增生组织切除,使患肢能充分外展、屈髋屈膝,关节腔放置引流管。术后对假体安装情况进行观测,使用常规抗生素3天,以防感染;口服抗凝药防止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同时做术肢气压治疗及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股四头肌张力练习。切口拆线后出院。术后康复应遵循早期开始,循序渐进的原则。

全部病人均在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18个月进行随访,对患者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性(BASDIA)、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BASMI)指标[2]进行评估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当P

2 结果

手术组患者治疗后的BASDIA、BASMI指标明显优于药物组(P

3 讨论

AS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可能和遗传或及感染相关。在对本研究的患者家族病史进行调查中发现,患者的家属中AS发病率较高。另据相关研究显示,克雷白杆菌可能是引起强直性脊柱炎的原因之一。

根据1963年罗马会议标准关于AS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一项症状的即可认确诊为AS:①腰痛和僵硬,休息不能改善,时间超过3个月;②胸部疼痛和僵硬;③腰椎运动受限;④胸廓扩张受限;⑤虹膜睫状体炎的现病史或后遗症[3]。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在探寻评价AS活动性的体系,然而目前还未发现真正的“金指标”。在以往的研究中,疲劳是一项被忽视的致病因素,但是近期诸多研究发现,AS的并发和疲劳有着极其重要的关联。

临床上治疗AS的目的是减少晨僵、疼痛,并防止或降低畸形的程度。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等。然而AS髋关节受累强直较为常见,约占总患病数的2/3左右,且多为双侧性并发[4]。所以通过外科手术治疗AS在髋关节外科中具有相对重要的地位,本研究显示,在随访的各个阶段通过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

综上所述,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双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法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临床推广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过邦辅.矫形外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29-233

[2] 汪玉萍,王兴林,等.Bath强直性脊柱炎计量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敏感度研究.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5):280-282

[3] 吕青,林智明,许漫龙.强直性脊柱炎和脊柱关节病的诊断参数、诊断和评价方法摘录.新医学,2011,42(3):193-195

[4] 王庆文.强直性脊柱炎能骼关节的病理学表现.实用医学杂志,2009,18(2):115-116

[5] 常增林,李锋,陈安民,等.强直性脊柱炎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中期随访[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1l(10):1339-1342

上一篇:瑞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疗效观... 下一篇:产科出血性休克的临床监测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