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初中德育课程乡土化

时间:2022-09-25 04:50:30

试论农村初中德育课程乡土化

作者简介:张俊仙,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一、农村德育课程乡土化概述

在本文中,德育课程的乡土化主要是指思想品德课程的乡土化,就是在思想品德课程中注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素材,使得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地方性,以此来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德育目的。

实现农村德育课程乡土化对于提高农村学生的道德水平,对于有效实现德育课程的教学目标等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来讲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弥补思想品德教材偏于城市化的缺陷

新的思想品德教材根据学生知识经验的增长和心里的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的安排教学内容,使思想品德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而逐渐深化,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文字简明、富于情趣,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是一个发展多样化的国家,有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相对落后的农村,而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不管哪一个版本,设计编写都忽视了我国地域的差异性,选材的内容偏于关注城市而忽视农村。在新教材中不难发现,所选的图片、事例等几乎都是城市生活的内容,而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偏离较远。另一方面,新教材中倡导学生广泛搜集各类信息,进行社会实践。但却无外乎是让学生到图书馆查阅报纸杂志、运用互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搜集整理信息,这在欠发达的农村学校是很难实现的。这样的教材,不适合在农村实用,明显影响了农村思想品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乡土资源,将农村具有乡土特色的素材运用到德育课程中将会弥补思想品德教材的缺陷,使思想品德课程在对农村初中生进行道德教育上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从而提升了农村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凸显农村教育个性。

同城市比起来,在农村初中学校没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可供学生去查阅资料,也没有便捷的互联网供学生随时查找信息,更没有博物馆、科技馆等供学生去参观,同城市现代化、便捷的教学资源相比,农村在这些方面显得比较落后。但是农村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的地域风情等,如果能够将农村独特的资源加以发掘、提练、整合以后运用到德育课程的教学当中去,一方面丰富了德育课程的教学资源,让农村学校和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不至于总是落后于城市。更重要的是找到了更适合本地学生学习的资源,找到了农村教育不同于城市的独特的教育风格。

3.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德育课程乡土化中包含着对地方文化的提炼、整合与创新。德育课程实现乡土化有效地挖掘出了地方文化,包括各具特色的民歌、风俗等,使我国长期自发传承的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文化资源走进地方教材与课堂,这是对我国农村生活文化的尊重,也弥补了文化多样性的缺失。乡土德育课程对地方文化的挖掘让学生了解了地方文化,将来有机会发展地方文化。这样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存和传承,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我国文化的多样性的发展。

二、农村思想品德课程乡土资源的开发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程资源的开发被提出,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课程资源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尤其是乡土资源。

(一)农村思想品德课程乡土资源开发的现状

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乡土资源没能得到开发和利用

由于代课老师的专业限制以及思想品德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受不到应有的重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仅停留在向学生传授德育知识以及对课本材料的简单分析上,学生身边大量宝贵的乡土资源在课堂教学中几乎不能得到开发和运用。

(2)乡土资源得到少量自发的开发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地方会涉及到乡土资源的利用,但并非教师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只是老师无意间想起来,随手拈来,而没有经过加工和进行深入挖掘的乡土资源并不能起到很有效的作用。

(3)乡土资源得到有意识的开发,但是没把学生发动起来。

有的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会刻意的联系学生的学生生活的实际,将学生能感知的、可触摸的乡土资源和教学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生感兴趣的乡土资源糅合教材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样,乡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是仅仅依靠教师来发掘乡土资源是不够的,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乡土资源所起的作用还不够大。乡土资源的全面、充分开发,不仅需要教师自己努力,还需要教师把学生发动起来一起开发。

2.课后活动

为了更好的发挥思想品德的德育功能,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发乡土资源还应该在课外活动中开发乡土资源。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初中开展的课外活动并不多,而在课外活动中开发的乡土资源也很有限。

3.课后作业

目前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后作业中,乡土资源很少能够得到开发。无论任课教师还是练习册的编写者,没有注意运用乡土资源来编制具有当地特色的情境化练习题。在目前的练习题中更多的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查,情境化的题目所占的比重较少,即使在这些少量的情境化的题目中,所设置的情境也与农村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多少联系。

(二)农村思想品德课程乡土资源开发的策略

1.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己不仅要积极地开发利用乡土资源,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来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去挖掘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本地区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特色文化或发生在本地的学生和教师参与或听说的事例。比如可以利用农村的发展变化实例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新农村的建设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生是有真实感触的。当然一些反面的事例和材料也可以运用到教学中。乡村生活对农村学生的品德形成有重大影响。思想品德教材的例子远不如现实的例子有说服力,因此可以借助一些不良行为带来的后果的例子来增强课堂的说服力,以提高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总之,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积极地发掘和利用乡土资源,这样,才能使思想品德课程实现乡土化,从而发挥其应有的德育作用。

2.作业和考试

在作业题和考试题目的设计中,学校领导要积极组织代课教师一起讨论、商量。教师在命题的过程中注重增加情境化题目的比例,并且在在这些情境化的题目中要注重开发乡土资源,更多的运用乡土材料。

农村的道德教育关系农村学生的发展,关系我国农村未来的发展,农村道德教育任重而道远。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发现,农村的道德教育必将迎来它的春天。(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试述教师的教材研究―――兼议乡土教材的价值及其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10,(12).

[2] 武淑清,孟维杰.我国地方课程的政策演化与发展策略[J].教育探索,2010,(10).

[3] 胡国贤,庄立会.地方课程开发原则的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9).

[4] 梁启华.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善于利用乡土资源[J].大众科技,2010,(7).

上一篇:从《一一》角色中看仁慈的杨德昌 下一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形势下的英语教学法在口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