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行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

时间:2022-09-25 04:06:25

浅议行业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之路

摘 要: 行业高职院校是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是行业技术创新、技能提高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校企共建是展示这一平台广泛而有效的最佳途径。校企应转变观念,从制度设计、全方位环节等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实现校企共赢。

关键词: 校企合作; 途径; 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1-0015-02

高职教育要改革发展,关键是要科学准确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理清工作思路。有行业特色的高职院校,如何找准发展方向,理清办学思路这是关键中的关键。在去年3月18日召开的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是弱在了校企合作。”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致命弱点,这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是我们应当下大功夫也必须下大功夫去探索和解决的难点。

一、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必须走共建之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第六章关于职业教育,共四条,归纳分析有三大特点。其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职业教育难度很大的改革发展任务。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二是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三是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四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这四大任务都是职业教育发展改革进入深水区的难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突出强调的技能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决定了这类人才单凭行业高职院校是培养不出来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开展校企合作,走共建之路,通过共建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充分整合相关资源,共同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快速发展,促进高等职业院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迅速提升。可以说,共建是行业高职院校迈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

(一)行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具有明显的定向性。多少年来,行业高职院校就业的方向性很强,他们绝大部分就业在行业企业,而且绝大部分行业高职院校已成为行业企业选聘毕业生的首选地。这不仅仅是历史缘由,更重要的是行业高职院校学生专业知识牢固可靠,思想共识提前形成,就业方向早已明确,因而行业高职院校成为行业企业的人才基地是历史的必然,行业企业支持建设行业高职院校理所当然。

(二)行业高职院校具有鲜明的行业专业特色。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品牌,作为行业高职院校,要不断创新,特别是在保持专业特色上还要下功夫,专业建设就是要主动适应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的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机构;要深化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参照行业岗位要求制订培养方案,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专业课程。这就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进行专业建设。因此行业高职院校要主动联系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吸纳行业专家的意见,作为行业企业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自己拥有行业专业人才,也必须参加行业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通过共建进一步提升其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

(三)行业高职院校源于行业,其发展依赖行业,不能完全脱离行业。行业高职院校从根本上讲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为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各行业部门快速新建一批中等专业学校,上世纪末国家为了适应发展需要,绝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改制升格为高职院校。因而行业高职院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行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在即便是划转到地方或教育部门,也是“打断骨头连着筋”;另一方面,行业的发展需要行业高职院校的支撑。行业高职院校是行业科技进步、技术转化的重要支撑,是各行业相关技术开发和推广的主要力量。

(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高职院校发挥更大作用。体制划转后,大部分行业高职院校划归地方管理后,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了一批社会急需、发展前景良好的专业,为培养地方紧缺的高素质人才作出了努力,形成了面向行业和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学格局。因此行业高职院校,与地方共建,必将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和科技支撑,极大地促进了地方本行业的迅速发展;就高职院校发展而言,高职院校自身也需要地方政府支持。

行业高职院校真正实现共建的高职院校甚少。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使得校企合作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都存在一些空隙,表现为“合是热闹非凡,作是少之甚少”,合作的责任义务模糊,因而造成行业高职院校主动服务行业的意识减弱,办学特色有所削弱,与原行业部门沟通渠道和沟通机制弱化,来自行业部门的政策、项目和经费支持明显减少甚至没有。与行业关联的弱化已成为行业高职院校发展的一个重大障碍,行业高职院校急需重新定位和科学规划,建立与行业联系的新机制。

二、积极推进共建,实现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源泉,推进行业高职院校共建,将有利于行业高职院校的深度改革和快速发展,将为行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共建不仅仅是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应明确共建双方的责任义务,在办学机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等方面实现深层次的合作。

(一)制度设计是校企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校企共建要重视制度设计,在政策甚至在法定内容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进行约束。因为校企在行政管理、体制机制、功能结构等方面都有不同,就目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情况而言,真正意义上的实质性的合作很难,即便是有些实质性的合作,也是也有“人脉”促成的,缺乏稳固性和长期性。我们应该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在行政立法上推进校企共建,唯有此举才能使高职教育活力常在。

(二)环节合作是校企共建的实质所在。校企合作应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都属于校企共建的内容,行业高职院校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过程中组织教师、企业专家共同确定人才培养定位、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探讨各个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任务、地位,明确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同时要按照高职教育目标,培养一支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双师结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要能文能武,只有如此,学生既能够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也有利于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也为学生顶岗实习锻炼提供了保障。因此说校企共建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锻炼、师资队伍等各个环节进行合作将会使传统的职业教育来一次脱胎换骨,将会使高等职业院校真正成为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摇篮。

(三)转变观念是校企共建之石。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尽管是两个不同的内容,但是培养就是为了使用,使用必须培养,而且是培养是为了更好的使用,使用就要使用高素质高级技能人才。传统的职业教育沿用“知识传授”是第一要务的思想,脱离实践,根本无法适应社会、行业的需要。即便是在大力倡导校企合作的今天,“职业院校积极性很高,而企业的参与积极性较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明显呈现出‘一头热’的局面”行业企业进行校企合常常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而现在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行业企业、行业高职院校都应该转变观念,行业企业要从国家产业发展高度认识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关注行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主动参与行业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行业高职院校也应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挥棒”之下,主动服务行业企业,为其提供科技支持、技术服务,相互联合共同研发新工艺、新设备,及时解决行业企业的技术难题。因此行业企业、行业高职院校要树立新理念,要坚定不移开展校企合作,走共建之路,要相信这是一个双赢的大好事,于己于他于国都有利。

(四)彰显专业特色是企业进行校企共建关注点。行业高职院校的特色在于行业,紧紧依托行业,在服务行业中求发展,这一点应该毫不动摇。行业高职院校应主动融入、主动接轨、主动服务行业,力求保持和发扬专业特色和优势,为行业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因此行业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要突出行业特点,打造专业优势,这也是行业高职院校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特色专业的示范和拉动作用,可促进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合理发展。对特色专业进行共建非常重要,可设立行业重点专业,进行重点扶持,打造一流专业品牌,在行业的支持下,着力培育国家重点专业,拓展服务行业领域。

(五)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是校企共建的共同目标。行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应瞄准行业需求,有责任、有义务、也有能力为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行业高职院校应根据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及人才具体要求,确定招生规模。在行业部门支持下,定期调查毕业生使用情况,将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教学培养中,适时调整培养规模;二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行业高职院校应依据现代行业要求及时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共同研究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共同打造精品教材和课程,共建产学研基地。

上一篇: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下一篇:电子商务在珠宝首饰行业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