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区基层中小学英语衔接分析与对策

时间:2022-09-25 03:54:12

牧区基层中小学英语衔接分析与对策

笔者作为教学一线的英语教师,认为当前牧区的基层学校中,英语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我区基层的村小和苏木中心学校大多数已经合并到县(旗)或镇一级的学校。教学资源的整合以及教学设备的配备都很到位,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牧区一线英语教师应形成具有自己风格的英语实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基层的英语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来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一、做好课程目的的对接

小学阶段应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侧重于学生的听和说。而初中阶段课程从客观来说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中考服务。所以初中教师侧重于学生的读和写。虽然二者的侧重不同,但二者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应用英语的实际能力。

二、做好牧区英语实效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的衔接

1.小学英语教学以活动课的教学模式为主。鼓励学生参与,大胆交流。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上课形式多样。课程中教学内容的拓展较少。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一所牧区镇属小学,少数民族学生占80%。牧民的孩子汉语表达不流畅,学习英语更有难度。教学中,笔者和其他英语教师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孩子们学习兴趣的培养,采取丰富多样的分层次教学方式激发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低年级采取辅助式三语教学:蒙语、汉语、英语。而从初中英语教学抽样调查的情况来看,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话题——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未受到重视。机械性教学模式还是占主导地位,总体来看还是单一的输出为主。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未得到具体的应用。

2.教学评价机制也制约着牧区中小学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学评价机制直接影响着老师对教材的使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笔者走访的四所中学反映:凡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都在教,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还是“穿新鞋,走老路”。教法新颖,考试老套。新教材是编者、教师、学生之间共同对话的文本,而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与考试对接。

三、做好学生学习方法衔接

1.现阶段牧区中小学英语学习方法有四个“多”:多读、多背、多说、多写。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机械学习,这样容易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大多数学生读不出来,或读成中国式的英语和蒙古式英语。笔者认为:英语课应注重学生对英语的朗读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朗读是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尤其对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朗读不仅能够加深对英语对话和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音、语感最具实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学生的英语朗读水平不高,以致影响到阅读水平的提高。课堂上应该多为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要相信学生。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学习方法方面,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缺少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基层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周边的乡村或苏木嘎查,没有学习英语的语境,很难适应教师的纯英语上课方式。尤其是在校住宿生或校外住宿生听英语磁带和课文录音内容的机会就更少,仅限课堂之内。

四、做好评价衔接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但目前只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所以“重知识、轻能力”“重成绩,轻实践”。这一现象难以避免,牧区两极分化现象从小学低年级就已经出现,“不是教材出现的都要教,不是所有教的都要会,不是所有会的都要考”。但是,为确保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统抓,统学,学生只好样样都得学,英语学得“夹生”,许多三年级小学生已经开始掉队。

五、如何解决牧区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问题,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注意教法的过渡。在小学升入初中时,英语教师应该分层次教学。可继续把对话、歌曲、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注重学法的衔接。在初一起始阶段,老师不仅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主要环节——如何听课、预习及复习、作业、考试等。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注重评价的衔接。考试除了帮助学生查缺补漏,还要考出他们的兴趣,所以避免过难、过偏的内容,注意保护和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努力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

4.注重情感的衔接。教师要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多采用激励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成功的教育都离不开“情”字,只有老师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彼此关系融洽,才能营造民主、宽松、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做好情感的衔接对于基层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牧区学校的的学生大多来自周边苏木嘎查。有的学生在英语启蒙阶段,没有受到良好的指导,不但形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而且对学习英语逐渐失去了兴趣,有的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恶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时如果教师急于求成,刚开始就按正常教学速度进行教学,非但完不成教学计划,反而会事倍而功半。所以要用真情感染学生。

六、供思考的几点

1.中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多交流,适时进行互相沟通。多开展交流活动。要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教法,学法,互谈教学心得和值得注意的问题。英语教师应该注意到:对每位学生来说,从小学升入初中是一个新的转变,学生的英语学习面临新的困难。

2.应该规范教师的课堂用语。基层的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或英语汉语混杂授课现象较多,这一现象从本质上来说,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的课堂用语过于单调,仅限于You,please!Do you understand?Good,Great,Yes,OK等。部分教师的课堂用语不准确,如:Class begin. Are you agree with me?一些学生对教师的称谓不当,以及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如:Good morning,teacher.应为:Good morning,Mr./Miss…一些教师的课堂用语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例如:“One,two,go”.应为:“One ,two, three, go.”

3.我区小学英语师资水平也是重要因素。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为转岗教师。通过岗前培训就上岗,这也势必影响着英语课的质量。而且基层小学英语教师每周任课在 16 节以上,最高的竟达每周22节,况且每班每周的英语课时只有3节;另外,城镇小学班额大,许多教师还要跨年级任课,或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这势必造成教师备课时间不足,影响教学成绩。课时安排的不合理,课时间隔时间长,有的周一有课,下节课在周四或周五,这样学生学习内容衔接时间过长,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英语教学过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值得英语老师深思,它是摆在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中小学英语学习衔接得好,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能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有助于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和初中老师达到师与生,教与学的双向适应,从而使初中英语教学少走弯路,减缓坡度,避免分化,节约时间,达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解决好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对提高英语老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实践能力,评价能力和科研能力有一定作用,也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最终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的能力。做好衔接工作也最终会大力推进民族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

上一篇:小组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甜蜜阅读 浪漫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