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

时间:2022-09-25 02:13:23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

摘 要: 建设一支“靠得住、能力强、作风正”的辅导员工作队伍,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全面提高学生管理水平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对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及现阶段辅导员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关改进措施,希望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应用型高校 辅导员工作 师德师风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负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因此,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加强辅导员的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当代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从而促进学校的稳定及长远发展。

一、加强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高等学校是向国家输出人才的主要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则是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重要任务。应用型本科院校,即以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高等院校。通过对现今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研究分析,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支“靠得住、能力强、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

辅导员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服务,通过与学生的和谐相处、有效沟通交流,使学生对学校有归属感、荣誉感,有利于学校长远和谐发展,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里的辅导员来讲,要将管理学生融入服务学生中间,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尽职尽责,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心灵交流与学生建立友好的关系,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的生活和学习,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因此较强的辅导员队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长远发展的必要保证。

2.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辅导员面对的对象是一批“三观”尚不成熟,需要及时引导的青年学生。对于新时期的尤其是95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自我意识比较强,自控能力较弱。95后大学生的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和塑造,在这个过程中,与他们朝夕相处的辅导员的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所辖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因此培养应用型本科学生必须从他们的思想道德抓起,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必须加强对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通过提高辅导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辅导员相关专业知识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随着国家对应用型院校办学的重视程度加深,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普遍提高了选聘辅导员的要求标准,但从招聘到的辅导员整体知识结构看,大部分没有专门学习过思政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与理论,欠缺对口的专业知识背景。辅导员工作涉及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除此之外部分辅导员还要承担行政、教学等任务。因此,辅导员在工作中往往做得多,思考得少,被大量事务性工作围绕,难以有足够的时间提高其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和相关科研能力。尤其是非专业的年轻辅导员不仅缺乏专业知识理论素养,而且没有学生工作的经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不能对学生的就业、学业、生活或感情等方面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2.辅导员的应用性素质特色不够突出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其人才培养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等应用性素质。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大部分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素质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不利于其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需要进一步培养辅导员的应用型素质和能力。

3.辅导员评价体系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德师风建设

如今许多高校内辅导员的岗位聘任、工资薪酬、福利待遇也是与其职称高度关联,其职称评定的条件和标准基本一致,缺少对不同类型人才而采用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导致职称评定只重论文、科研等学术性指标,导致部分高校辅导员出现急功近利、过度追求职称的现象。现如今的状况是缺少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发展的人才评价方式,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的师德师风水平的提高,从而不利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特色建设。

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针对上述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辅导员的师德师风等综合素质,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应用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特点,随才成就地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创新型人才,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长远发展。

1.建立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针对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招聘甄选辅导员时,应关注候选人与岗位的匹配度,重点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辅导员岗位所需要的胜任素质,同时关注应聘者的专业教育背景是否与其所辖学生的专业方向对口,争取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匹配”,因为只有任职者具备该岗位所需的胜任力,才可以高效地完成工作要求。总之,要通过严格、规范的程序,基于辅导员胜任工作岗位的标准,以专业对口为前提,选拔能力强、作风正的应聘人员充实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同时在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时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辅导员切身体会企事业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要求等。从而将这些要求作为日后在培养学生时的重点关注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实践性大学生。

2.多平台搭建科研机制以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针对当前存在的辅导员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的问题,可以通过聘请名师定期举办专业的学术讲座,将辅导员的工作与当下前沿学术动态有效接轨,为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强有力支持。此外,还可以搭建特色科研平台,设立辅导员科研专项基金,由学校科研部门全面统筹辅导员队伍科研立项,课题申报等各项工作,通过课题立项、科研论文等方式,建设辅导员科研的长效机制。通过各种渠道鼓励和实现辅导员100%全程参与科学研究,并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能力。通过以上针对辅导员科研水平搭建的平台,消除了整日被事务性工作缠身的辅导员职称评定的后顾之忧,可以在学生工作之余充分利用学校提供平台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3.开展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

高校制度内的顶层设计也要把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本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其纳入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通过组织各种提高师德师风研讨会、讲座、演讲会等,大力开展师德师风主题征文比赛,定期对辅导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开展如“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等各种比赛提高其职业道德和工作水平。也可在学生中开展以“最美辅导员”为主题的活动,表彰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把师德师风教育与典型示范结合起来。这一系列活动提高了辅导员的参与兴趣,从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强化辅导员主动提高其师德师风的作用。同时要号召广大辅导员自觉地参加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4.强化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监督机制

应用型本科院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提高,需要辅导员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这种必要的结合落实到辅导员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制定辅导员工作制度及其岗位职责等制度性的文件对辅导员工作程序和效果进行标准化管理,也可以通过定期召开辅导员例会等形式,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应的解决办法。由于辅导员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除学校层面的监督机制外,也可以建立学生对辅导员师德师风的监督体系,这样不仅可以强化辅导员工作能力,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群众性和主体性,适应如今“95后”学生的特点,进一步使辅导员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的轨道,真正提高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品质,更有效地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四、结语

加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仅仅注重辅导员个人修养及自律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影响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因素,包括考核、激励、晋升等方面的制度,不断规范辅导员的教育行为,提高应用型高校辅导员的师德修养,完善师德师风的长效机制,促进辅导员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以此为契机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小虎,邵波.以用为本、以特兴校―对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与发展的新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27-2,42.

[2]徐理勤.现状与发展中德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38.

[3]陈岩松.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一项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4):84-89.

[4]王兰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高校和谐环境[J].经济研究导刊,2013,(2).

[5]邵霞琳.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师风现状及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师,2011,(11).

[6]张小培.师德师风与学生教育[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s1).

[7]陈垠亭.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6).

[8]刘泓泉.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与大学生成长成才教育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4):104-105.

上一篇:信,或者不信 下一篇:针对中西部偏远地区考生的高考英语备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