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时间:2022-09-25 01:55:16

浅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应用在我们的教学实践当中也颇有哲理。因为新课程特别强调师生之间的想互沟通和交流。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同时,教师也能及时获得教学信息的反馈。

课堂教育中的提问是一种教学技巧。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从而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学习的乐园。为此,我们对课堂提问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什么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当课堂上所进的教材里既包含一定“份额’’的新的东西时,才能唤起建立在思维本质上面的稳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提出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我在听课的时候常常听到:“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等不是问题的问题。表面上看,师生回答此起彼伏。热热闹闹,气氛活跃。实际上效果并不好。因为问题简单,学生应声作答。几乎不用思考,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问题缺乏启发性,无法真正启发学生的思维,甚至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因此,我们要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出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

二、怎样提问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趣味化、新颖化,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对提问内容作适当的修正,创设一种能触及学生情感的教学情境,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例、实物、实情入手,设计谜语情境、故事情境、游戏情境、动画情境、生活情境等,把抽象的知识与生动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地去思考。调动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智力潜能的超常发挥。也就是说,提问时要创设情景,绕道迂回,生动含蓄,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的思考。例如:一位老师正在讲《分数应用题》时,设计了一个“八戒吃桃”的故事情境,学生的学习欲望非常强烈,纷纷跃跃欲试,积极思考,达到了启迪思维的目的。

三、什么时候提问

提问实际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什么地方该问,什么地方不该问,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抓住关键点,问在该问处,问在当问处。例如:我在讲 “平行四边形”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及什么是对边、什么是对角”的知识后,就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搭一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搭好“平行四边形”,我组织评议后,作如下引导:

师: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生1:我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拉一拉。

生2:我认为是选4根对边相等的小棒。

上述教学中教师只以“你觉得搭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这一问题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思考,给予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大,这样的提问无疑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巧妙地认知了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更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问题顺理成章得到解决。

四、留给学生思考时间

我在听课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给学生里的思考时间过短,甚至没有思考的时间学生有与思考时间不充分、精神紧张、准备不足等原因,通常无法回答或者仓促回答导致错误,最后,教师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提示或者纠正学生的错误。这样的课堂提问往往是无效的或者是低效的。因而,自提出问题到指定学生回答,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好语言。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师生互动交流的一种有效形式,又是沟通师生感情的一座桥梁。所以,教师在提问时不仅要讲究问题科学性,还要讲究问题的艺术性。只有课前做了充分准备的问题,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效果。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下一篇:在小学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