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画家杨炳湘

时间:2022-09-25 01:23:36

1989年7月,杨炳湘女士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美术》、《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光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真善美》等报刊纷纷发表了画家和美术评论家的文章,给予热情的肯定。著名雕塑艺术家钱绍武在文章中写道:“偶然从美术馆画廊经过,杨炳湘的画展吸引了我。……看过几张之后,立即为她所特有的意境和多方面的表现手法所打动。有的飘渺空阔,有的深厚苍茫,有的清新灵动,有的古拙浑朴。一个画家在同一展览会上能有如此多样的风貌,我认为,是近年来不多见的。”

我也有同样的感受。读炳湘的画,使我首先感到的是意境清新,不落陈套,有她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天地和情感氛围;作品虽无宏篇巨制、万象森罗,没有层峦叠嶂,大开大合,而是以小品居多,或苍松数株,或飞瀑一挂,或枯树临风,或孤舟泊岸,或一抹流云,或几点寒鸦……但这一幅幅画却仿佛是一首首吟咏大自然的抒情小诗,作者以其女性特有的敏感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把自己对家乡山川风貌积蓄起来的全部情感,一一倾吐了出来,拨动着观赏者的心弦,令人心旷神怡。

炳湘的山水画总的感觉是宁静、澹远、秀逸,纤细中亦不乏雄浑之气。言简意赅,格调高雅。十分注重诗意的追求。如《松月图》、《疾风》、《晓风》、《欲雨》等。

前人论画说:“山水之难,莫难于意境,笔墨非不苍古,气韵非不浑穆,章法非不绵密,一落窠臼,便是凡手……故善画者,不须重山峻岭,茂林修竹,即一树一石,一丘一壑,落想不同,下笔自异。”炳湘正是这样一位善画者。

炳湘是《诗刊》的美术编辑,画山水本是她的“余事”,但何以能出手不凡,我想这与她的本职工作不无关系。她担任《诗刊》美编十多年,对诗歌耳濡目染,于潜移默化中吸取了大量的古代诗与现代诗的营养。坡评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法国大作家伏尔泰也说:“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我并不认为画家必得工诗,然而,画家必备诗人的素质和情怀。

炳湘画画所以能具有较高的格调,还因为她对中国画的笔墨和山水画的意境有较深的领悟和执著的追求。十三年前,杨炳湘发表过一篇关于《中国画的笔与墨》的颇有见地的理论文章。她说:“当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的时候,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画面上的生动形象,如果再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噢!那些生动形象原来是由‘笔’和‘墨’构成的。‘笔’、‘墨’就是中国画的主要特征。”

炳湘在笔墨上的追求,是为了充分表达不同的意境。这方面她也写过一篇文章:《也谈山水画的意境》,发表于1987年第7期《美术家通讯》。她说:“人有不同,景有不同,感也不同。要抓住那怕是些许差异,因境变法,探求相应的表现手段。如果不同题材均以一法炮制,必定面目雷同,难以表现多样奇特的意境。”她还说:“意境乃物我交融之境界,对于山水画尤为重要。有意境自成高格,堪称佳构,无意境如同地理志、导游图,无艺术可言。意境是画家个人风格、聪明才智、艺术追求的集中显现,其中有画家深远的思考、真挚的情感、独特的艺术处理……透过画面,可以看出画家的品格、学养、艺术气质、审美情趣等。”

炳湘的理论文章和创作实践是紧密联系的。画家唯有掌握了理论,才能和画匠区别开来。我想,这也是炳湘的画取得成功的又一原因吧。

炳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展览,如“中国当代名家书画展”、“中国女画家精英展”等,并曾多次获奖,为美术馆、博物馆所收藏。其作品和传略载入《中国画新百家》、《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集》、《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

杨炳湘1947年生,四川邻水人。现为诗刊社美术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江南春晓》1985年获“祖国环境美展览”二等奖,《乡情》1988年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青松明月》1988年获“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二等奖,《春江月》1995年获“亚洲女画家作品展”优秀奖。数十幅作品入选在北京举办的重大展览,以及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新加坡、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举办的展览。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传略及作品入编国内外多种辞书。1997年被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评选为“97中国画坛百杰”。出版有《百杰画家・杨炳湘作品精选》等专集。

上一篇:浅谈中国画教学中临摹的价值和方法 下一篇:现代紫砂陈设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