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纵向教学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时间:2022-09-25 12:08:48

论纵向教学团队建设与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

内容摘要:本文以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试图探讨纵向教学团队建设在提升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问题上的效用。本文发现,纵向教学团队既能让青年教师最大化地享受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能让青年教师最有效率地提高教材知识迁移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还能通过团体搞科研的形式减轻青年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间接地反哺教学实践,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有巨大帮助。

关键词:纵向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提升

根据教育部统计,普通高校教师的年轻化程度较高,其中,30岁及以下年龄段教师比重最大,占28.4%;40岁以下教师所占比重达到68%,超过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1]随着目前高等院校招生数量的扩大和青年教师比重的增加,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未来中坚力量,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就成为关系到高等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本文以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试图探讨建设纵向教学团队在提升青年外语教师教学能力问题上的可行性,希望能对高等院校的青年外语教师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选用的教材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由常俊跃、赵秀艳、赵永青主编的《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该书共15个教学单元,把美国划分为东北部、东南部、中西部、西南部和西部5大地理区域,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根据这一教材的结构以及地理知识学习上的非连贯特性,负责课程的3名教师采用了“2+4+4+4+2”的纵向教学模式:3个平行的教学班各有1名负责教师,负责所管班级在16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成绩录入等教务工作以及讲授第1单元(美国总体概况,用时2周)和第14(阿拉斯加与夏威夷,用时一周)、15单元(复结,用时1周),即“2+4+4+4+2”中的“2+2”。除了这3个单元之外,剩余的12个单元平均分配给每个教师4单元:李欣负责讲授美国东北部的第2-5单元(用时4周),邹燕负责关于东南部和中西部的第6-9单元(用时4周),宋阳负责剩余的西南部和西部的第10-13单元(用时4周),按照排课顺序依次在每个班级穿插讲授,即“2+4+4+4+2”中的“4+4+4”。

在教学实践中,纵向团队教学既能让每位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又能通过多人授课的竞争压力促使教师精益求精地授课,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除了对普通师生的积极影响之外,建构纵向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巨大促进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首先,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之间的同伴合作对于教师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2]青年教师由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一般只有短短一两年时间,除了少数接受过师范生的专业训练之外,他们大部分缺乏一个培养和适应的过程,对教师的职业特点、素养要求和教学规律不甚了解,缺乏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教学基本技能与方法的训练。[3]可以说,青年教师处于知识结构调整、充实阶段和积累经验阶段,他们各方面都缺少经验,迫切需要同事的支持与帮助;而处于专业成熟阶段的有经验教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教学经验丰富、知识渊博,有能力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指路和“点拨”作用。[4]因此,只有建立一个充分利用高校内部的教师教育资源、充分地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的纵向教学团队,才能有效发挥这些有经验教师在青年教师成长中的作用。以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教学团队为例,该成员构成分别为两位60后的副教授和一个刚就职不足两年的80后青年教师。在整个准备教学和教学过程中,两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带领青年教师集体备课,教授青年教师如何抓出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培训青年教师编写教案,指出其教案中的优点与不足;传授青年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使其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能动性;辅导青年教师如何制作出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的教学课件。概言之,通过建构合理的纵向教学团队,青年教师在每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都能获得资深教师在备课、教案规范、授课技巧、课件制作等方面提供的帮助与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其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其次,纵向的教学模式能使青年教师在短期内最大程度地积累教学经验。虽然绝大部分的青年教师都接受过不同形式的岗前培训,但他们都不同程度地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具体表现为:第一,青年教师虽然对专业知识比较熟悉,但他们缺乏对教材的系统了解,缺乏对讲授内容的精选、加工和改造,还缺乏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潜心研究,导致给学生留下只会“照本宣科”的印象;第二,青年教师由于对教学时间、方法、形式和内容的编排等方面等缺乏经验,因而在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控制教学节奏和管理课堂等方面容易处于一种极不协调的状态;第三,青年教师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但社会生产实践锻炼严重缺乏,通常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5]幸运的是,通过纵向团队的合作,青年教师能够在短期内最大程度地积累教学经验。“2+4+4+4+2”的纵向教学模式与以往的传统教学不同,青年教师不用对整本教材的全部知识内容达到细致、准确的理解,而只需要在对全书脉络理解清晰的基础上,将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在其所负责讲授的几个单元中。这种纵向教学方式不仅让青年教师在课时量不变的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的备课时间,又使其在对不同教学班级反复讲授同一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考查不同授课对象的不同课堂反映,在短期内最大程度地积累教学经验,从而起到提升青年教师的教材知识迁移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理论实践结合能力的喜人成效。

最后,纵向教学团队的建设能舒缓青年教师在科研工作、职称晋升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间接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正朝着研究型大学快速发展,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的职责要求愈趋一致,大部分教师都是教学和科研“一肩挑”。[6]而青年教师因为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尚待形成,科研经验缺乏,关联资源少,因此往往长期无法实现科研方面的突破,感觉职称晋升无望,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但通过融入到纵向教学团队之中,青年教师能够较快地与同事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在纵向团队成员的带领和帮助下,以团队的集体力量申报、完成科研项目,在省、市及校级科研立项和教改立项中贡献力量,逐步地积累科研经验和夯实科研能力。可见,纵向教学团队的引导能够帮助青年教师战胜科研、晋升和交往等方面的现实困境,以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方式间接地反哺教学,促进其教学能力的提升。

但不能忽视的是,纵向团队教学这种崭新的教学模式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值得我们时刻警惕。在对沈阳大学“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3个教学班级的问卷调查中,老师和学生纷纷指出困扰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接触减少。这是因为,在“2+4+4+4+2”的教学模式中,每位教师由之前的面对1个班变成了3个班,原本16课时的授课量被3个班平摊,每个班的平均授课量只有短短的5.3课时,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接触机会减少,交流也随之滞涩。针对这种情况,团队成员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在课堂上更为注重师生互动环节,增设固定、开放的办公时间与学生交流等,及时地将这一问题的负面影响降至最小化。

可见,从沈阳大学“美国自然人文地理”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纵向教学团队虽然具有些微的不足,但它既能让青年教师最大化地享受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能让青年教师最有效率地提高教材知识迁移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和理论实践结合能力,还能通过团体搞科研的形式减轻青年教师在科研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从而间接地反哺教学实践,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事司.全国普通学校教师队伍现状[J].中国教育报,2004年9月1日版。

[2][4]杨启富.导师制:青年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8.

[3]郑为超.论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57.

[5][6]张元波,姜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质量,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J].探索,2009(5):181,182.

本论文是以下教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省高校青年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2014lslktzijyx-35);《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文化敏感性和文化能力的培养研究》(L11BYY008);《我校青年外语教师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式、途径与策略研究》(20121004)。

(作者介绍:宋阳,博士,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王焱,博士,沈阳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

上一篇:语文教学与高职生品德修养 下一篇:简论古典诗词中的点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