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时间:2022-09-24 11:02:24

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本组58例全部救治成功,顺利度过危险期,无死亡病例。结论 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

心力衰竭;临床护理

急性心力衰竭的病因是心肌负荷过度和原发性心肌损害,左宫半膜急性返流,心排出量急剧减少或心脏收缩力突然严重减弱,肺静脉回流不畅,左室舒张压迅速升高,导致肺静脉压迅速升高,肺主细血管压随之升高,使血管内液体渗入到肺泡内和肺间质,形成急性肺水肿。由于心力衰竭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因此治疗后的临床护理也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2005年7月至2010年7月,我科共收治5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救治过程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8例,男37例,女21例,年龄49~83岁,平均65岁;全心衰竭8例,左心衰竭31例,右心衰竭19例。入院时最高血压150 mm Hg及以下者4例,(MAP)在15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者9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心肌梗死6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3例。

1.2 护理方法

1.2.1 急性期护理措施 ①病情观察:注意观察紫组情况,评估呼吸困难的程度和使用辅助呼吸机的情况以及肺内哆音的变化;监测血气分析结果和血氧饱和度;②患者应安静休息,采取半卧位并加床档;③注意室内空气的流通,患者的衣服应宽松,盖被不要太厚重,以减少患者的憋闷感;④遵医嘱给予氧气吸人;⑤鼓励患者多翻身、咳嗽,进行深而慢的呼吸;⑥遵医嘱给予纠正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注意观察和预防药物副作用。

1.2.2 呼吸道护理 为保持呼吸道通畅,利于痰液的排出,护士需按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还要教会患者缓慢地深呼吸,尽量坐直,屏气3~5 s,连续2次短而有力地用力将痰咳出等正确排痰与咳嗽的方法。同时护士还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方法,如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及盖被,戒烟、避免受凉等。同时保持病房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1.2.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往往因为急性心力衰竭病情变化突然而产生高度紧张情绪,甚至对疾病产生绝望、恐惧心理,家属也难以接受。而疾病的救治又常常会被患者的心理作用影响。因此,护士应针对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护士为取得患者信任,并积极配合治疗,应给给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1]。

1.2.4 正确实施氧疗 急性心力衰竭会发生组织缺氧严重,是由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心排血量锐减而造成的,护士应准确判断,立即给予合适吸氧浓度的鼻导管氧气吸入,对意识模糊的患者采用加压面罩给氧8~10 L/min,同时为提高吸氧疗效,降低肺泡表面张力,可在湿化瓶内加入20%~30%酒精。临床证实,在有开放的气道,然后增加吸氧浓度等措施下无法提高氧供时才使用气管插管[2]。

1.2.5 心力衰竭患者服药护理 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同时,还应及时给予利尿剂,解痉平喘药,洋地黄类、激素等协同治疗,根据病情结合药物适应证,及时对症处理[3]。洋地黄治疗量约为中毒量的60%,故易出现中毒。尤其是老年人、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缺氧、肾功能减退以及严重心肌病变时容易发生洋地黄中毒。因此护理要注意:用药后必需严密观察即刻疗效与反应[4],在注射快速刺剂前应仔细检查心率、心律情况,注射中应同时进行听诊或心电监护,注射后15 min、30 min、60 min分别观察心率及心律改变。若用药后自觉症状减轻,心悸、气急好转,精神及食欲转佳,说明用药有效。心率可减少10~20次/min。原来房颤者,脉搏短促次数减少。心电图可有相应改善。

1.2.6 电解质、液体、饮食护理 护士应按医嘱正确采集血气标本、电解质并及时送检并详细记录液体出入量。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其速度一般不超过30滴/min。禁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过饱,护士需指导患者禁烟酒、少食多餐、进食低脂肪、低盐、低钠、富含维生素,富于营养易于消化的低热量饮食,每日饮水量不宜超过600~800 ml,对食欲差的患者则需鼓励患者进食。

1.2.7 活动指导 为防止卧床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或必要时协助肢体被动运动,根据体力每2 h活动一次。同时,心功能随着患者心力衰竭的好转逐渐改善,根据患者体力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活动量以活动时不出现心慌为好,不宜增加过快、过大。

2 结果

本组58例全部救治成功,顺利度过危险期,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通过对58例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我们体会到饮食限钠是控制水钠潴留的关键;低流量吸氧是改善组织缺氧的最佳方法: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可预防猝死;做好心理护理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活动指导可避免诱因,防止复发。

参 考 文 献

[1] 李晓东,孟月敏.急性心力衰竭护理体会.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12(10):9394.

[2] 杨健,杨跃进.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处理原则.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11(34):1053.

[3] 容琪.微泵静脉滴注硝普钠治疗心功能不全的护理.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826.

[4] 倪云中.美托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临床观察.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864865.

上一篇:洋葱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影响的护理 下一篇:湿疹的中医治疗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