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时间:2022-09-24 11:00:42

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水的质量问题不断面临新的挑战,为了保证水的质量,常常需要进行水质监测,而对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水质检测有效性根本方法,对水质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水质量安全合格的重要步骤。该文首先介绍了我国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和意义,并阐明了水质检测质量控制的内容,最后分析了质量控制中应实施的措施,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水质检测 质量控制 实施措施

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071-0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工业产值逐年攀升,促使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在经济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水污染问题越来越重,由水污染导致的疾病问题也逐渐增多。水质检测是保障水质安全的有效方法,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是水检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不能准确及时的发现水污染情况,就不能实现居民用水安全。

1 水质检测中质量控制的目的以及意义

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就像空气一样,离开了水就将没有生命可言,由此可见,水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性。我国大力发展经济条件,忽视了对水资源的保护。研究表明,我国30%居民的饮用水有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偏远地区居民饮用水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了诸如癌症村、氟斑牙等现象频频发生。进行水质检测是保证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有效方法,而进行水质监测中的质量控制则是必要的途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障在水质检测中测到数据的准确性,以满足人们用水安全的需求。

用水安全是一个永久性的话题。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都要时刻关注人们用水安全。进行水质检测的质量控制是应对当下水污染的一个有效的保护措施,是人们用水健康的关键步骤,进行水质检测是必要的,进行水质监测的质量控制更是不可或缺的。

2 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的内容

水质监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水质检测中的质量控制应包括采样控制,检测前的样品质量控制、检测过程中质量控制以及最终数据审核质量控制。

2.1 进行水质检测采样控制

水质检测中水的采样是整个检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采样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最终结果。对采样的质量控制应注重以下几点。

首先,采样要要依据采样布点原则。水质检测过程中采样控制可以保证水样本具有代表性,能够实现检测目的,可以反映出该地区水的质量情况。应合理设置布点,确定抽样点时应严格依据反映信息完整性和选样尺度合适原则。其次,是对水质采样中的质量控制。水的质量在不同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变化。为了保证所采用样本具有代表性,在采用合适样本后还应注重对样本质量的保存,对水样本的盛放仪器进行清洗,使得样本采集后不受污染,避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映,影响检测结果。

2.2 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

样品检测前的质量控制包括样品选用后运输阶段和样品在实验室的保存阶段。样品在此阶段应严格保证其本身的状态,避免外界影响其质量。

其中,在样品运输时,应把样本密封起来,避免运输过程中样本的泼洒;运输过程控制样本所在环境的温度,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变化。样品运输到实验室后应贴上标签避免混乱。在实验室的保存过程中,应对实验室内进行清理,包括对检测中所用的仪器设备的清理,减少室内的温度、湿度、电源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设校正溶液,可反映实验中外界因素的影响。

2.3 检测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对样品进行检测过程中应尽量使得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根据检测的仪器设备设定检测样品数量,检测中因遵循随机抽取原则,单次抽取样品数量不少于2个,每次检测中应选择一个对比溶液。样品试剂的配置应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实施,每批样品在检测时,应分两次进行颜色测定,控制在反映过程中的温度影响,温差控制在3摄氏度以内,保证不同批次样本的分析中的准确性。

2.4 数据审核的质量控制

检测所得的最终数据应进行三级审核制度。对检测结果的检测结果应认真填写,对最终样品结果相互审核。数据要先进行校对,然后再送往上一级进行签字确认,确认后再次进行数据核对,整个过程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数据错误应马上进行检查,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修改。

3 水质监测中质量控制的措施

3.1 提高检测人员的素质

我国的水资源检测技术在不断提高,各种检测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对于水质检测提供了便利。但水质的检测更重要的在于认为的操作,设备的更新相对于人为操控仅仅起着辅助作用,所以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至关重要。

环保部门应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入。对进入人员进行层层考试,考试内容应包括实地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最终凭考试成绩排名进行择优录取。对于在职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培训过程中及时对最新知识进行讲解,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察,对考察不合格者继续进行培训。

3.2 认真对待基础环节

认真对待基础环节是重视细节的重要体现。水质检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步骤繁杂,只有保障在各个基础环节的操作得当,才能避免错误的无限放大,避免检测功亏一篑。

认真对待基础环节同时也要求重视实验中各环节的配合。水质检测由不同的环节构成,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才能使得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3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对于水质检测十分重要,正确的数据处理是保证检测结果有效的最终环节。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记录、数据的计算、数据的审核。其中数据的记录应由记录人员当场记录,避免事后记录,在记录后与数据报告人员进行核对,保证记录准确。数据记录后需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计算,数据的整理计算应该严格进行分类处理。对不同组别实验样本进行整理计算,避免混淆数据。最后是对数据的审核,数据计算完毕后应对数据进行审核,对数据计算步骤进行检查,避免由于人为计算原因导致数据错误。在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处理后再进行水质评价,进行下一步活动。

4 结语

水质量的保障对于人们饮水安全至关重要,做好水质检测刻不容缓。由于水质的影响因素众多,水质检测中应严格控制各样本检测所处环境,从样本采集、运输、保存、实验以及最终数据整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保障水质监测的有效性,从而帮助环保部门对水质进行下一步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文华,马玉波.水质监测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北方环境,2012(2).

[2] 吴红燕.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山西水利,2011(11).

上一篇:基于标准轴承的小型弹道相机垂直轴系设计 下一篇:关于智能变电站防雷保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