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永平:学会尊重孩子

时间:2022-09-24 09:49:33

孩子身上有一些他们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特征,我们要去尊重他、理解他,并且我们要依照这样的特点来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儿童是什么呢?儿童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儿童的全部生活是生长的一段,在这样一个阶段里面他有他自身的生理,有他自己的心理,换句话说,在人生发展的过程当中童年其实是―个独立的存在。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们不能要求这一段的孩子为下一段服务,我们不能着急地把孩子往前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价值。在幼儿园这个地方他的能力有限,他懂的东西是不多,但是这一阶段也是有意义的。

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让孩子与生活相联系

张雪门是学前教育的积极探索者和学术专家,也是幼儿师范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开拓者。他对于幼儿园的探索,对于当时的这些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当中的运用是非常积极主动的,也是开创性的。他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幼儿园教师,是我们现代学前教育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张雪门教育理念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怎样看待儿童,怎么认识儿童。看待儿童的问题是教育的一个起点,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我国教育当中为什么幼儿教育没有被充分的重视,为什么大家对高考那一段那么重视?是因为大家觉得那个阶段对考大学是有意义的,他们不知道每个阶段――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独特的价值。

张雪门认为在每一个阶段里面,尤其在幼儿阶段里面孩子是怎么成长起来的呢?孩子们需要跟周围的环境接触,跟周围的环境发生交互的反应后才得到发展,才能完成这个阶段的生命,来维持他的生长,并且促进他未来的继续成长。换言之,在育儿这个阶段孩子的学习不是拿着本子去写去算,而是要跟周围的环境发生充分的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孩子的生活充实了,他的生命也就充实了。因此,为什么说在幼儿园这个阶段他的生活就是重要的学习呢?是因为孩子在跟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当中得到了发展,如果孩子跟周围的生活没有充分的相互作用他就没办法得到发展,也会影响他未来的发展,这就是儿童的本质。

因此周围的环境如果单调了、单一了,周围的环境里面没有充分的材料,它的相互作用也就单调了单一了,从而会影响到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孩子创造适宜的、丰富的环境,因为在适宜丰富的环境里面儿童才可以跟周围发生相互作用,才能获得丰富的经验。

张雪门认为成人和儿童是不一样的,不能一味地把知识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面去。你如果用成人口头的知识灌输给孩子,那种知识是死的知识,那种技能也是死的技能,对孩子是没有益处的,所以老师应该给孩子提供空间、提供材料,获得实实在在的经验,这样幼儿园课程就有了它的特殊性。

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整个的,应该跟孩子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此幼儿园环境里的很多事物应当是孩子生活当中的一部分。我一直觉得在幼儿园里面有一种现象必须要改变:幼儿园操场上有很多的材料,有草地、各种玩具和器械等,但是平时场地上没有人,只有下课的10分钟孩子才能出来轻松一下。外部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幼儿园的外部环境也应该是我们精心设计的,那个环境里面的一草一木每一样材料都有它独特的价值。所以在幼儿园里面,应该随时看得见孩子在各个空间里面活动,尤其是场地上要经常看得见孩子,不然我们设计场地干什么?不然那个场地放那么多材料干什么?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要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

南京有一个香山路幼儿园,幼儿园房子前面有块地,房子后面有块地,前面那个地就变成了孩子活动的操场,后面他们把整个地变成了种植园。进到幼儿园里可以看到一片种植园,里面种了几十种植物,种植的过程都是孩子直接参与的。正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孩子们认识了很多植物,并看到了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孩子们参与浇灌、参与种植、参与收获,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获得了非常多的经验,我相信这些孩子的经验甚至比他们父母的经验还要丰富。幼儿园在种植活动时,例如种萝卜,如果作为课程来考虑就不会种一种萝卜,一定是几种萝卜:胡萝卜、白萝卜、青萝卜,几种萝卜一起种。种了以后让孩子去比较它们的叶子一样不一样,如果一样不一样,形状一样不一样,颜色一样不一样,大小一样不一样。这里面又增加了孩子很多活动的机会,因此种植园本身的规划就是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孩子去关注一种生命是怎么生长发展的,让孩子看到生命是循环的,每一种植物的种植都提供了一种经验。张雪门认为有了这一步经验才能产生记忆、想象和思想种种的心理作用,如果基本经验不准确,那么一切的心理作用自然就不能准确。所以创设这样一种环境对孩子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来量来称来比较,这都是重要的学习,所以这种活动应该成为幼儿园常规的活动。

当年教育过程的两种错误

张雪门认为当年教育过程存在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是为孩子盲目地准备现在或是将来,第二种错误是抹杀孩子的特长。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完备的人,我们希望孩子学更多的关系,上更多的培训班,甚至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成名成家。我们很多孩子接受的培训班其实就是对人才定型式的培训班、训练式的培训班,看不到当前游戏对孩子的意义,看不到教育对孩子的意义,更看不到社会和生活对孩子的意义。家长在这种兴趣班的学习上花费很多钱,但最后的结果却是孩子对学习产生了厌倦。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讲我们看不到当前生活本身对孩子的意义。

张雪门说:“当年的教育不注重孩子的现在,而把眼光放到孩子遥远的将来,这样做有什么道理呢?”这样做确实是没有道理,但问题在于在现实的生活当中我们很多家长还是会这样做,很早就把孩子送去学幼小衔接专题培训班,他们不知道幼儿园做的每一天活动都是为入小学做准备的,孩子每天能力的增加都在为小学的学习打基础。

张雪门批评的另一个问题是抹杀孩子的特长。张雪门当年说的特长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特长教育的特长,他说人生的成长不仅是求进步的,同时还必须维持和保存。我们希望孩子不断进步不断成长,但是有些东西要保留。张雪门把天真、创造力、好奇、求知这些东西看作是儿童的美德,他认为这些东西不要一下子就灭掉了,要适当保留。我们不要把孩子的这些东西早早地抹掉,我们希望孩子更长时间地拥有天真、好奇和求知,只有有这样的一种特性,他才是真正的孩子,他对周围才是好奇的,才是敏感的,才是愿意去探索的。所以对这些领域我们尽可能地保留,我们不要认为孩子跟成人不一样,就是因为他们太天真了,我们把天真赶跑,把创造性赶跑,这对孩子来讲不是发展是损失,会影响孩子未来的需求,会影响孩子的探究力。

有一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和张雪门一模―样,他就是丰子恺。丰子恺说:“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说出来使你们晓得。可是等你们懂我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的悲哀。”每个决心献身教育的人应该容忍儿童身上的弱点,天真、好奇,孩子有的时候做事跟成人不一样,不一样不是他的缺点,在人生发展过程当中他的缺点和弱点这两个词是很不一样的。别人孩子的东西硬要抢过来这是缺点,而大人的东西孩子没法拥有这是弱点。孩子身上有一些他们那个年龄阶段应有的特征,我们要去尊重他、理解他,并且我们要依照这样的特点来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老师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但问孩子问题,问的是一模一样的:它像什么、它还像什么,还有哪个小朋友能想出来它像什么。听老师的问题,大人们也实在想不出来它还能像什么。老师为什么要问孩子那么多同一个问题?后来老师说,她希望听到的是不一样的答案。孩子为了说出不一样的答案出来,你们知道是什么样的结果?看到什么说什么,后面的答案毫无意义。为什么我们会浪费孩子那么多的时间呢?三个孩子说得已经差不多了,他们的基本经验是类似的,再往下问就没有太大的意义。

孩子的想象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这个年龄阶段他们的基本经验是相似的,因此不要为了发散性思维不停地问下去。只有加强个体和环境接触的关系,才能扩充儿童学习生活的基础,增进他们生活的改造,养成他们对环境支配和选择的能力。获得直接经验才是最重要的。

可惜我国历来对幼童的指导抛弃了第一步接触环境的行为,却以代表观念的文字如《三字经》《千字文》等来支配思想的实现。这样的教学不但使思想永远成为观念的尾巴,更谈不上创造。我们国家的教育一直强调所谓经典的东西,让孩子去读他们根本不理解意义的东西,那不是直接经验,通过这些观念是不能充实孩子认知的。所以张雪门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去接触这些观念,而不是接受这些观念,但是到今天为止我们很多人迷信要读这些东西。其实最应该读的不是幼儿园的儿童而是成年人。我们成人不想看的东西为什么逼迫孩子去看?它的意义又在哪里?

所以,只有了解儿童我们才能够有正确的教育,只有切实关注儿童的生活,才能做出正确的教育改革。我们要全方位地看待幼儿园的课程,不能把幼儿园课程仅仅看作是集体教学。幼儿园生活、社区生活都对孩子的发展有深远意义和价值。

幼儿课程改革是一个共同任务,如何让孩子有效地学习,如何让孩子获得更加有益的经验,这是一个永远的课题。所有的幼儿园都要继续努力,今天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能够结合这些教育家的思想,结合实践案例把我们的课程继续向前推进,让它更加科学、更加合理。

上一篇:日本:让儿童在玩耍中自由成长 下一篇:“策略性贬值”会贬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