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有效互动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时间:2022-09-24 09:44:45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构建有效互动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内容摘要: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是将书本知识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根据已有教学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有效互动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便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

关键词:准确定位 学会等待 关注过程 激发潜能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师生和生生间的有效互动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教学活动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然而在这种双边活动中,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教师提问多,学生质疑少的情况,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探究的习惯。因此,根据已有教学经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以下途径构建有效的互动模式,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准确定位,把握角色,是互动教学的必要条件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想平时所不敢想的,言平时所不敢言的,让学生得以探究、合作交流,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教师应从主体上由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机械地传授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去设计课,可以让教师更理性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预见性的分析,设计出符合所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程,去安排对所学内容从引导、授入到巩固练习,在设计《“0”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回顾的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学生没有接受学前知识的教育,学生基础差异较大,认识“0”,却不知道表示的意义,不能够准确流畅的书写,所以将教学的重点定在对“0”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和“0”的流畅书写上,其实在根据学生的备课中我们也是在与学生进行这互动,这种互动是前期的至关重要的,又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将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上在课堂与学生合作交流,了解学生在探究中所遇见的困难,共同讨论了解学生的分析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期待,不只是所学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分析过程和所得结论合作者会怎么看。

二、学会等待,因势利导,是互动教学的根基所在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充分的探求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针对这一理念,我在教授《简易方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导入新课时,首先让学生看老师手中的扑克牌J、Q、K、交通标志P的例子。(使学生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然后引导学生举例子;教学设计时,我也预设到了直接与学生互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用字母表示的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马上就举例子,需要考虑的时间,但1分钟、2分钟过去了学生没有想到,这时我想如果再拖延下去,这节课的任务肯定完不成,于是刚要举例就直接引导过去时。吴楠楠同学就举了第一个例子:衣服大小的型号,M号、L号……,我想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在认真的思考,于是又给了同学们一些时间。这时同学们的思维活跃起来了,楼梯上层数的标志F1、F2、CCTV、KFC……在同学们举了这么多的例子以后,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知识的探究产生了兴趣。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要有耐心,如果没有等待的那几分钟,也许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乃至今后简易方程的学习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学会等待,真诚地帮助学生寻找答案,等待学生的思考,等待他们的觉悟。

三、关注过程,调整策略,是互动教学的有效渠道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度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以课堂为主要空间,以有效的互动模式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所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模式生成的作用要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体现出来。

1、创设师生间的互动情境,激发兴趣促进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自由思考和积极探究的习惯。而情境的创设并不只是为了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应站在学生的立场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互动情境,促进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数学的全过程,并在课堂上充分发表意见,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学会数学的思考。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有效的互动

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互动机会,发挥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的有效作用,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实践经验。

3、改变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充分发挥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评价。评价是一种重要的导向,在教学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可以进行评价,无论是新课讲授当中还是练习时,甚至可以在全课的总结时,回家作业后……而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情况评价,还可以让家长参与评价的过程。

四、激发潜能,积极拓展,是互动教学的最终目标

很多人愿意把学生比作一张白纸,老师教什么样学生就学什么样,主观将学生定性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其实当我们只关注学生的接受情况时我们恰恰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使用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与联系的潜能。所以,在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中我更愿意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学的,我在做那一道题时用到了那些数学知识,这道问题还可以怎么解答,这样在学习中认可了学生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究性和学习的潜能,使互动学生真正的在交流中进行并起到富有实质性的意义。

在利用“破十法”讲解《十几减9》不够减的第一课时时,学生通过我的实际演示操作,明白了破十法的意义和使用,于是在拓展练习前我先提问还有什么样的计算会用到破十法,学生会提到13-4、15-8、14-6等等相近的类型题,说的没有顺序不要紧学生的探究兴趣被激发,每个人都会去想别人没有说到的,聚少成多出现了许多的这样类型的题,在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将我们说出的问题归归类,下节课做一个分类的汇报,这样学生将知识的探究不断持续下去,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思考,主动探究激发自身学习的潜能,让学习成为学生主动乐于去做的事情,并在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的做到主动的互动学习。

学习的主人是学生,但我没有真正的做到把学习的课堂还给学生,由于教师的一位牵拉学生习惯了被动的学习,忽略了主动学习的意识。所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还需要老师的主动对让和给学生鼓励的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乐于学习,主动的喜欢探究。

总之,一个真正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地方,“有效的互动”不仅可以引领学生探索知识,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更是教师展示教育智慧,转变教育观念的阵地。

上一篇: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下一篇:对生活回归课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