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08:27:30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学生历史感的培养

【摘 要】目前,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实现了新一轮的新课改运动。在新课改的大力号召下,全国上下都兴起了课程改革的浪潮,高中历史教学在其中也进行了有力的改革和提高,他们提出的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就是很好的一项教育观点,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历史;高中教育;历史感

一、关于培养学生历史感的价值分析

所谓的历史感就是指发自内心的一种强烈的追求历史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对于学生自觉学习历史,以及培养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是极为有利的。目前,我国高中历史教育受到传统教育的深重影响,老师和学生依然以考试高分作为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这使得历史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我们经常看见的历史教学模式,就是老师在讲台上圈讲重点,学生在下面盲目记背。这样的教学方式致使原本生动有趣的历史课变得枯燥乏味,甚至让有些学生反感。所以,目前的历史感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1.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增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是目前我们大力倡导培养历史感的直接原因之一。目前,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十分薄弱,主要就是由于以往教学的长期压抑性所造成的。提倡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有助于一代学子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理上树立起新的人生价值观,用历史的眼光理性看待事物。

2.有助于摒弃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传统应试教育中,历史教学主要的教学方法就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在新课改的号召下,这种教学模式中的糟糠将被摒弃,实现新型教育模式。而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就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增强了学生的历史感,才能在是中学生在思想上变得厚重,用更加清醒的思维模式去面对未来的人生和道路。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在过去的传统应试教育中,我国主要实行的是分数至上原则。学生所学到的也只是如何的踩点的高分、如何记背重难点知识等。但是,在高中毕业后,许多学生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了,至于民族自韩干和自尊心更是荡然无存。这对于目前的精神文明社会的建设是极为不利的,与此同时,这也是导致我国的大量优秀人才在学成后不愿回国为国效力的原因。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增强学生对于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的提升。

二、关于如何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的几点建议

1.增强学生的历史感要遵循的几点原则

第一,结合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历史感并不是一个虚无的情感,它必须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形成。

第二,结合自身实际,增强学生的历史感。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学生的现实实际,将历史事件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种亲历其中的感觉,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景教学模式。

第三,选择正确方向,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所谓正确的方向指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向、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方向、信仰方向、生活主要方向等等。要想在教学中培养出正确的历史方向感,教师在教育中就必须做到针对性教学。所谓的针对性教学就是指有挑选性的教授历史知识,这些历史知识主要都是积极向上的。至于讲到负面的、消极的历史现象时,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做到全面透析,保证学生历史学习的正确方向。

第四,把握适度原则,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所选择的进行历史感培养教育,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对于历史感的培养有益,所以在选择教学上,教师要遵循适度原则。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感的培养也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是有一定的度的,教师必须实事求是的按照学生们的特性来调整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的步伐。

2.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的方法

第一,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极为巨大的,因此他们必须使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的实现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的目的。

(1)改变传统讲述式教学,将情感注入其中,实现教学的文情并茂。在教育中,出现了具有感彩的教学题材时,教师应该将一定的感情注入其中,为历史代言。

(2)利用先进教学设备,实现直观教学目的。目前的教学中PPT、图片演示、音频录像等都已经成为高中教学中的基本教学设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合理利用这些设备,使学生在学习中能直观的收获到更多信息。例如,在教授宋代朝廷英勇抵抗元军时,教师可以用饱满的情绪朗读一首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巾帼英雄的抗敌爱国情怀,还能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历史感。

第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想真正的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光靠老师的教学改进还是不够,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在教学中又好又快的实现增强学生的历史感的目的。

(1)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仅靠每节课的四十五分钟来学习,对于一般高中生来说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学生需要在课下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也能将不懂的知识搞懂并留下深刻影响。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历史感是有极大好处的。

(2)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历史活动。在新课改的号召下,教师在教学中已经不再是完全的“填鸭式”教学,而是采取了许多新的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多元化。例如在教学中引入辩论,就某个历史人物如曹操,组成辩论小组,让学生自发的讨论对于他的历史评价。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很好的,如果加上学生的积极配合,那么就增强学生的历史感而言,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结束语

我国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新课改为传统应试教育吹来了新的改革之风。在这样的大风潮下,我国的高中历史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提倡培养学生历史感就是改革的一项重要决策。所以,我们要做好以下几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莫宏雨.我的教学追求[J].历史教学问题,2009

[3]何伟科.全面重视情感教育构建和谐历史课堂[J].中学教学参考,2012

上一篇:探索高三化学复习中的合作学习 下一篇:如何落实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