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出现错误

时间:2022-09-24 07:57:21

在力学中有这样一类题:按理论分析得出的结果与我们的直觉经验大相径庭。简单的靠我们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请看下面的例题

例1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体甲和乙,其中M>m,将它们放在水平且光滑的车板上,如图所示,车上匀速向右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则( )

A. 甲运动的慢,乙运动的快,两物体距离拉大。

B. 甲运动的快,乙运动的慢,两物体相撞。

C. 甲、乙两物体以原来速度向右运动,它们之间距离不变。

分析光滑的车板,无摩擦。小车停止后,由于惯性,两木块仍按原来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应选C。

实际情况:小车停止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木块运动速度减小。质量大的木块压力大,摩擦力大,速度减小的快。应选A。

例2在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投下三包货物。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中,若空气阻力不计,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

分析货物包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惯性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仍有一个向前的和飞机相同的速度。因此它的落地前总在飞机的正下方。应选A。

实际情况:货物包在向前飞行中遇到空气阻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货物包向前的速度减小。应选D。

例3如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速度是10m/s,发动机的牵引力为104N,如果空气阻力不计,当速度增加为15m/s时,发动机的牵引力为(大于、等于、小于)104N。

分析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的力一定是平衡力。所以牵引力等于汽车与地面的摩擦力。当汽车速度增加时,摩擦力不变。牵引仍为104N。

实际情况:汽车的牵引力等于它与地面的摩擦力加上空阻力。空气阻力随汽车速度的增加而增大。所以牵引力应大于104N。

以上例子按我们的生活经验去判断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呢?为什么理论和实际相背离呢?这还要从研究物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理想化的方法”说起。

理想化的方法,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它把物体本身理想化或者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绝热的容器、导线电阻零是把物体本身理想化。也就是抓住物体在所讨论的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性质,暂时舍去次要作用的性质。光滑的表面,真空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即抓住起主要作用的条件,暂时舍去起次要作用的条件。这种理想化方法的好处:第一、去掉次要问题的干扰,可以使问题的处理大为简化而又不会发生大的偏差;第二,对理想化的事物进行研究的结果,加以适当修正,即可用于实际事物。

科学的理想化不同于无根据的幻想。有它的客观根据。理想化就是突出起主要作用的性质或条件,完全忽略其它性质或条件。例如研究滑轮组时我们常用到公式F=(G物+G动)/n,在这里突出G物和G动,忽略了绳重和摩擦。对研究对象进行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实际上就是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使研究主题更明确。

例1中光滑的车板,例2和例3中空气阻力不计都是把物体所处的条件理想化。例1、例2突出了起主要作用的惯性,忽略了次要作用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例3中突出了平衡状态合力为零而忽略了空气阻力的影响。

教师在讲解这类习题时一定要把理想化的研究方法讲清楚,学生在做这类习题时只要认真读题,分清哪些条件忽略了,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就会避免发生错误。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中考标点试题精选练习 下一篇:浅析几个常见的“漏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