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神秘的“察尔汗”

时间:2022-09-24 05:40:55

察尔汗盐湖,是青海柴达木盆地最低洼和最核心的地方,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盐湖城盐湖)的大盐湖,总面积达5856平方千米,盐资源总储量多达600亿吨,足可供全世界的人吃2000年。察尔汗是一个聚宝盆,盛装着无尽的宝藏,而且浩淼苍凉,风光独特。

“察尔汗”的大名早有所闻,而实地走近,却是生平第一次。

没有墩梁的“万丈盐桥”

察尔汗盐湖有一座“万丈盐桥”,声名远播,据说是世界上最长的桥。老话里的“一万丈”折合下来是30多公里,这么长的桥!想必是很壮观的。

在去盐湖的路上,有一段我乘的火车和旁边的公路靠得很近。公路是黑色的,笔直,铮亮,在右侧,仿佛伸手可及。忽然,公路上空出现了一个悬空标牌,上面写着四个大字:“万丈盐桥”。啊,快到“万丈盐桥”啦!公路在飞快地后闪,却又一直不见桥的影子。“桥在哪里?”我问同座的一位青海小伙子。他笑着告诉我:“这就是‘万丈盐桥’,就是这条公路,还有火车下面的路基。”

原来,盐桥是悬浮在盐湖上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为了开发察尔汗盐湖和公路通藏而修建的。它没有用任何一点常规的建筑材料,全是由混杂了沙土的坚硬异常的盐晶筑成在湖面上的,与周围千百年来自然结成的盐盖连为一体,没有一个桥墩没有一根桥梁,俨然一条路,这正是“万丈盐桥”的独一无二之处。作为格尔木至敦煌公路的一部分,“万丈盐桥”横跨在浩瀚的察尔汗盐湖上,成为柴达木盆地奇特的自然景观。

盐桥的建造原理很简单:湖中的盐卤水在蒸发凝晶过程中,掺和了千百年来空中飞来的沙尘,在湖面结成七、八米厚的盐盖,这种盐盖承载能力可以超过任何大型的桥梁。车行驶在光滑平坦且十分坚固的盐桥上,根本不用担心会断塌。据说,盐桥如果出现坑凹,用卤水一浇即可填平。青藏公路的一段,也是从察尔汗盐湖上的盐桥上通过的。在盐湖上修公路铁路,成为中外交通史上一个罕见的奇迹。

令人兴奋的是,现在察尔汗盐湖上又出现了第二座大盐桥,而且长度已不止“万丈”,是“万丈盐桥”的4倍多!这座盐桥是2004年建成的,长120千米,跨越察尔汗盐湖,直通西气东输工程起点――北气田。每天,这条笔直的新盐桥上,大型工程车、运输车川流不息。盐桥两边一望无际的碧绿湖面,像明镜般闪闪发亮。盐田内的卤水,静谧清澈,各种盐花一丛丛、一簇簇,有如珊瑚、雪花、白玉或水晶。湖边结晶的光卤石反射着五彩的阳光,如诗如画。这里,比原有的“万丈盐桥”一带更气派、更美丽。

奇绝美丽的大盐湖

从格尔木出发,去察尔汗盐湖,轻松一个小时就到了,路程是65公里。

从察尔汗盐湖的南缘进入湖区,就可以看到大片的盐田,结晶盐一棱一棱的,非常壮观。再往前走,就是察尔汗车站。这里待运的货物垒垛成山,全是盐和钾肥,几乎要掩埋了相形之下显得很小的站房,搬运工人和吊车繁忙成一片。

再往北走,就进入了察尔汗盐湖的腹地,满目的盐晶盐泽,浩浩淼淼,向东、西、北3个方向延伸开去。察尔汗,蒙古语意为“大盐泽”。果不其然,站在这里四望,眼前一片白色的世界,极目不见边际,煞是壮观!这里是盐主宰一切的地方,大湖套小湖,有的表面已干涸像刚翻犁过的土地,有的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有的周围凝结的盐带好似镶嵌的银色花边……

几亿年前,柴达木这里还是万顷大海。由于青藏陆地隆起导致海陆变迁,柴达木变成了盆地。在柴达木的百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中,察尔汗盐湖是最大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所记“青盐”,就源自于此。盐湖东西长168公里,南北宽48公里,自西向东分为别勒滩、达布逊、察尔汗和霍布逊4个湖区。有人这样折算,如果用这里的盐架一座厚6米、宽12米的桥,足可以从地球通到月球。据青海盐业专家介绍,察尔汗盐湖潜在的开发价值很大,至少在12万亿元左右。这里是我国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盐湖卤水中还伴生有镁、锂、钠、碘等数十种矿物质,其中氯化钾的储量占全国97%。

在察尔汗,听当地民间一位蒙古族老人讲到一个神话故事:很早以前,察尔汗遍地都是金银珠宝,可是山神魔怪们不够安分,为争夺财宝常年争战不休,仙居昆仑山深处的西王母得知后,就命司水神放下天水来,把这些宝贝都淹了。结果山神魔怪们谁也没拿到,宝贝留给了人间的百姓,它就是这里的大盐湖。

民间文学把自然现象人文化了,表达的是老百姓的善恶观。其实察尔汗盐湖,是古海洋经青藏高原的地质变迁,被山峰分隔并逐渐萎缩和干涸而形成的。盐湖大部分地区都是由厚达几米的“盐盖”(结晶盐)覆盖着,表面呈鱼鳞状,远看像是层层波浪,绵亘百里。只有察尔汗最深处的达布逊湖,还荡漾着绿绿的水面,像一面硕大的镜子,给人异常神秘的感觉。俯身湖岸,还能看到雪白的结晶盐体,甚至捡到圆润晶莹的珍珠盐,这是经过风的巧手雕琢成的天然艺术品,是盐湖赐给我们的礼物。但这是不能带走收藏的,因为它们会融化。

察尔汗的宝贝只属于察尔汗,就像那位蒙族老人讲的那则民间故事一样。

往察尔汗盐湖深处去,到达布逊湖一带,天气很好,我有幸看到了“海市蜃楼”的景象,碧海帆影,绿树层楼,人影绰绰,只要天气好,到这里来的人,多数情况下都能见到这种虽虚幻却非常美的景致。

大自然是公允的,它赋予高原严酷的质性同时,也赐赏高原美丽和众多的财宝,外来的旅游者也一样有这种恩遇。

感受激情盐湖城

看完盐湖返回,从敦格公路向西一拐,顺一条高高的盐晶筑成的路前行,就到了盐湖城。盐湖城是察尔汗盐湖集团的生产基地,那里有大片的建筑,工厂和楼房都建在湖面坚硬厚实的盐盖上,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清泠泠的盐田。

历史上,察尔汗只有民间挖盐的传统小生产活动。解放后国家在这里建立了钾肥工业基地,5千多名热血青年,打着背包从海边从东北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扎帐创业,填补了我国没有钾肥的空白。之后,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战,两代高原盐湖人,终于把察尔汗建成了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盐湖城和钾肥生产基地,写下了经天纬地的绝唱!2004年,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钾肥百万吨项目又在这里建成,使青海盐湖的氯化钾年总产增加到了150万吨。

盐湖城巨大的主厂房,从外面看像一个集装箱似的,进去可以看到12组水平带式过滤机正在工作。这里全都是自动化,工人极少,采用的是我国自主开发的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为世界先进水平。洁白如雪的盐晶在水平传送带上缓缓移动,是那样地静美!攀上厂房的高处,从窗口往外看,6个巨大的圆盘浓密机,像6朵浮萍泊在湖面上。

厂区四周是绿汪汪漫及天际的盐田。盐田就是盛放、蒸发和浓缩晶化盐卤的池子,它接纳原矿水卤,让其在日晒中蒸发掉大部分水分,然后结晶,再把它输送到主厂区沉淀、过滤,进一步脱水,分离出钾、镁、钠、锂等多种不同的盐化产品。察尔汗盐湖的盐结晶体有红、白、青、黑、蓝多种颜色,璀璨夺目。形状也有珍珠、宝石、莹塔、象牙、雪花等多种,不拘一格。人们根据结晶盐的形状和颜色特征,分别把它们称作珍珠盐、雪花盐、葡萄盐、粉条盐、蘑菇盐、钟乳盐、玻璃盐、水晶盐等,十分美丽动听。其中玻璃盐的晶体,晶亮透明,无论多大的块儿都呈正方体,宛若水晶。珍珠盐一般呈乳白色,形态更奇特,极为罕见。形形的结晶盐,是察尔汗盐湖得天独厚的珍品特产。

车行驶在棋盘格似的盐田的隔埂上,四周全是碧绿的水泊,水面上漂着用红浮标连接和装点的输卤管道,那些优美的孤线,在夕阳中令人心醉!

沿途,我们还观赏到许多盐晶的精美天作,有的像珍珠像玛瑙,有的像魔鬼城的雅丹风雕,有的居然就是惟妙惟肖的精美玉雕……

盐田远处,有两艘船正在盐田中缓慢移动,静静地采卤,绿色的船体在碧清的盐田投下清晰而美丽的倒影。

“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离开盐湖城的时候,忽然想到古人的这句诗。这诗现在似乎已不合时宜,今天的青海已非昔昨,察尔汗盐湖以至整个柴达木就是最好的佐证……

上一篇:喜马拉雅山类似空中楼阁 下一篇:摄影人应该了解的图像存储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