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时间:2022-09-24 03:52:13

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摘要】发展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并兼顾知识与能力,结合过程评价和终端评价的一个系动态的评价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性评价要求民主、开放、灵活、多维的评价策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民主;个性;多维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xpansibility appraisal research

Cai Zhongjun

【Abstract】The expansibility appraisal is take promotes the student development as a goal, and gives dual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he union process appraisal and a terminal appraisal department dynamic appraisal proc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expansibility appraisal request democracy, opening, nimble, multi-dimensional appraisal strategy, promotes a student better development.

【Key words】Expansibility appraisal; Democracy; Individuality; Multi-dimensional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于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我们知道,学习是由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来推动完成的,教师必须根据各种复杂情境,引导学生个性和情感的发展。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发展性评价,则可起到适时调整,改善教学过程,补偿学生学习不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在将发展性评价贯穿实施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谈谈我一些粗浅的认识。

1 评价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给予学生民主、自由的学习评价氛围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的需要、发展放在第一位,努力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倡导课堂中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效果也会更好。比如教师要以商量的口吻与学生一起评价、交谈,比如:“可以吗?”“能行吗?”“愿意吗?”“好吗?”“有信心吗?”“真棒”“行”“聪明”等,话虽简单,却是一次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这样,学生就会自由发言,就会提出与老师不一样的方法,就会走出代沟进行自由交流,也就会在课堂上为一个数学问题的解决策略而争论不休。这样的课堂,是心灵的交汇,智慧碰撞的场所。在交流中,所追求的不是老师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孩子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在交谈中更好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不但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更能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优势,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2 评价要面向个性,多角度、全方位、积极地进行

评价应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而不是我们在制造等级的方法,因而,对学生的评价,应重视面向个性,多角度、全方位、积极地进行。

多角度地发展性评价是指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有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因此,要倡导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而且要以学生互评、自评为主。教师在评价中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评价意见要出自学生之口,而不是教师“拍板定论”。学生互评使评价更趋全面,而且直接让学生参与评价,更体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评价,看到别人的长处,完善自己;发现同学的问题,启发自己。在新课程标准中,更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它是发展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人要进行学习评价,对其努力的反馈包括三个必不可少的方向。(1)对要达到的目标认识;(2)目前状况;(3)对消除前两者差距的途径认识。因而,自评就更能增进个人对自己的了解。

全方位地评价不仅是指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变化和发展。由于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应允许有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完成达到目标。比如,学生在某次测试由于粗心大意,字迹模糊,解题思路不清楚等原因出现不满意成绩,教师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并允许他们重新解答。当学生通过努力,改正原答案卷中的错题,我们可以就他的第二次答卷给以评价,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这种“推迟判断”淡化了过去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对学困生而言,这种“推迟判断”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动力。

积极地评价是指对评价结果的描述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比如让更多的孩子对数学说“我学习、我喜欢!我快乐!”在让他们感到评价语言后,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体验发现和创新的乐趣,从而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评价时,以定性描述为主,关注学生以个性差异,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多维化,这是数学发展性评价的必然走向

新课程标准的评价强调,评价功能从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反馈与调整;评价内容从过分注重学生成绩转向注重多方面发展的潜能;评价技术从过分强调量化转向更加重视质的分析,对学生数学学习的多维化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这是数学学习评价的必然走向。

以往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二值判断,即只在对或错上评价,因而导致我们的评价较单一,而很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很少关注评价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等,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不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特点,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评价是根据学生的思维实际情况作出多维评价,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即不仅指出“对”或“错”;还要指出“好”与“不好”,“繁”与“简”,“难”与“易”,更要提出是否有创新精神等等。在评价时,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也可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实践活动,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方式。比如我们在进行作业评价时,可采用各种批改符号,比如:“ 、 ”赋予这些符号以“生命”,学生在作业本上看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丝毫不带感情,只具有判断功能的符号“√”和 “×”,他们看到的一个个“符号精灵”,是充满爱心,充满善意的。当学生漏写时,用 ? 提醒他们。通过符号,使教师与他们形成了一种心灵上的默契交流。于是,他们就很乐于去翻开老师批改的作业,因为那里面有许多可爱的朋友,从而使得纠错成为他们学习中的一种主动需求,在作业评价时赋予以生命,体现了对学生的关怀与保护。

在课堂上正确地运用发展性评价,特别能保护后30%学生的自尊心,激活学习数学的信心。在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历程的同时,评出发展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从而真正发挥现代教学评价的诊断、反馈、激励、改进的教育功能,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助跑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上一篇: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感恩教育 下一篇:激趣――调动学生学习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