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批”和“改”上下功夫

时间:2022-09-24 02:32:05

在“批”和“改”上下功夫

教师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训练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写前指导、写中指导的继续,是作文讲评的前提,其意义重大。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也十分认真,挑了错别字、又改病句,有了总批不忘眉批。画圈、画线,打问号,可谓精批细改,大动手术,真正是刀刀见血,在累得疲惫不堪之余,往往暗自窃喜:这下总有点效果了吧?而学生看到自己绞尽脑汁写的作文被改得“体无完肤”时,心中做何感想?他们可曾关心老师的高妙刀法呢?大多没有。有的甚至连你给指出的错别字都置之不理,教师劳而无功,学生所获甚少。

静下心来想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应从“批”和“改”上下功夫,效果可能会好些。

一 、快速成文,自行修改

可以组织学生自改。学生作文,教师应指导其编提纲、打草稿,要克服“十步九回头”,边写边改的做法,提倡一气呵成,迅速将“意”变为“文”,然后再集中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能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就必须认真修改。文章是给人看的,要让读者读懂、喜读,也必须修改,同时通过反复修改,学生会逐渐明白作文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积累写作经验,领悟文章之法。

那么学生自改作文的具体内容有哪些呢?

文章修改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但总的看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来是思想内容的修改,二来是表达形式的修改。从思想内容来说,主要是看主题是否明确、集中,观点是否正确、鲜明,材料是否真实、恰当、突出主题。从表达形式来说,主要是看结构层次是否严谨、清楚,语言是否通顺、连贯、得体,标点符号是否正确,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有无错别字等。学生自改作文,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全程训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培养成了自改能力,他将终生受益。学生自改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作文的质量,也为教师减轻了负担。经过初步修改,学生交上来的作文较之以前大有改观。

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可以组织学生互改。将学生分成几组,教师提出批改的具体要求后,学生互相批改。一个学生改完了一篇作文后,应对其作出客观评价,为首批;第二个学生在批改时,对文章有何见解也要写在作文本上,为二批。如时间允许的话,一个学生可批改2-3篇作文。待老师讲评时,同学们可对作文的优缺点畅所欲言。这样做,作文相对写得好的学生可以指导相对写得差的;而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批改优秀作文时,则可从中学到对方的优点,从中汲取精华以为己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大家在批改中都能互相借鉴,相得益彰,这就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且使学生的分析和纠错能力得到了共同提高。

三 、集体探究,提高水平

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改。学生作文交上来后,教师稍作浏览,挑选一篇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文,打印出来在班级评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评改方法。无论是选材立意,还是结构安排,或是语言技巧,学生都可进行深入分析,说出其褒贬。这种批改,能让学生明确作文中的某个问题,增强对作文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通过平日的作文教学实践来看,此效果比较突出,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阅读作文的兴趣加浓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可见此法可行。

四 、删繁就简,注重实效

作文收上来,教师如何“改”?我认为有两种做法可行:

(一)精批少改。教师一次精批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学生作文(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以求了解学生的作文情况)。作文批改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批:即是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及其原因,或者提出应思考的问题。“批”的范围较广,但重点多是思想内容、篇章结构方面的问题。“批”必须具有启发性、教育性,有利于批后学生自行分析和修改自己作文。而“改”则是对字、词、句、段的删、补、调、换。一般说来,“批”与“改” 应结合起来,“批”是“改”的说明,“改”是“批”的实例。在作文讲评时,教师可根据所得材料进行整体、细致的讲评。全班同学对自己的作文就会有明确的认识、标准的评价。这个过程比较繁杂,耗时最多,效果最微。我主张少写多说,精批自改。错字病句等学生自己能改的错误,指出来由学生自己改,教师避免越俎代庖。写作中的问题也要选择最主要的指出一二即可,不要贪多。一次指出一堆缺点,一来打击学生自信,二来眉毛胡子一把抓,效果也不好。

(二)增加面改。即教师当着学生的面批改,教师边讲边改、边启发边指导,让学生知道其中改和不改的原委。这样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会更加显著,这是效果最好的办法,可以以一当十。另外,还可以密切师生的关系,沟通师生感情,把作文与做人有机结合起来。面改要有计划,每次面改一批,是班级人数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其中包含各个层次的学生作文)。一学期每个学生可轮到2-3次,这样学生收获会很大,教师的劳动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讲评作文时,只就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作重点剖析,这样既能够为其他学生提供评改的样板,也能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还减轻了教师的批改重负。

(三)批后修改。很多老师认为学生作文一旦誊抄到作文本上就算完成,学生也只是看看评语,改改错字就好了。久之,学生对老师的评语就越来越不重视。这样老师的批改完全成了马后炮,无用功,失去了意义。所以必须强调批后的修改,讲评后的补改,才能充分发挥批改的实际作用。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老师评语的重视,形成良好习惯。其做法是及时检查作文评改后有没有修改,以及修改时是否参照了老师的意见。

作文教学是个难题,我们的探索任重道远。我所论述只是自己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够减轻教师负担,提高教学效率,以改变以往高耗低效的作文批改方式。

上一篇:以评促改,提升写作能力 下一篇:妈妈,请洗洗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