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时间:2022-09-24 01:07:55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摘 要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着公共职能的一类组织机构,其内部管理机制和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一步创新和完善财务管理体系,提升财务管理效能显得尤为关键。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不规范、效率低等问题,针对实际问题展开相关研究,其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突出。

关键词 财务管理 事业单位 内控

一、序言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切实体现财务管理的作用与价值,才能确保各项工作能够得到及时有效落实。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信息化和制度化推动下,已经逐渐走向完善,但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财务管理效能的提升,影响着财务管理价值的发挥。本次研究围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而展开,充分结合了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重点,使具体问题更加突出,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策略,使相关工作能够规范化发展。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重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结合其工作重点而展开,充分体现财务管理职能、发挥内部监管作用、体现财务辅助决策的价值,才能确保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持续规范地发展,得到创新应用,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整体效能得到保证。

(1)规范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要履行基本的资金管理职能,在具体工作当中,要细化工作流程和程序,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效能,使资金配置更加合理。会计基本职责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对于资金和资产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结合实际情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更加规范、具有针对性,使财务管理作业更加突出。

(2)建立内控管理机制,发挥财务监管职能。内控机制的建立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必然之举,内控监管是财务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只有发挥了内控管理的价值,体现其作用才能确保财务监管职能得到落实,使会计人员能够把好财务关,避免资金的违规使用。财务监管职能随着财务管理信息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而更加重要,在实际工作中,如果失去财务监管,不能体现内控价值,那么单位财务管理可能处于一个失范状态,无法真正起到应有作用,甚至限制了财务管理朝着科学化专业化发展。

(3)积极发挥财务辅助决策作用。财务信息是事业单位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要以真实、有效为前提,进而能够为领导提供必要的财务辅助决策信息,使领导能够及时掌握单位财务情况,进而做好资金使用配置,提升资金利用率,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财务辅助决策作用随着信息化的应用和发展,必然将更加突出和重要,未来更短周期和更为细化的财务信息报告将成为常态,成为提升单位管理水平的关键之所在。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尚存问题

现阶段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为核心的财政管理制度已经得到确立。新的制度规范要求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当前在我国为数众多的事业单位当中,财务管理规范化发展成为主流趋势,但是规范化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重会计核算轻视管理,突出经费使用,轻视效益分析研究的各类问题。

(1)管理职能弱化,资金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更多属于公益性质组织,不能实现完全市场化,部门预算也就容易出现不规范情况。各类经费出现了挤占、经费支出无节制情况,在制度落实不严情况下,甚至出现支出管理无计划、没有定额的问题。事后核算成为最为常见的一种财务管理措施,而在资金使用前的合理预测和规范控制没有成为常态,对于经费收支的考核更多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资金使用效率考核的作用得不到根本体现,资金使用效率低下也就不足为奇,资金使用效率过低,对于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是非常直接和持续的。

(2)内部控制不到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大重点就是要做好内部控制,实现科学管理和规范管理。相对于外部监督,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真正得到体现,事业单位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善、制度不落实等种种问题。个别事业单位出现了财务岗位权责不清,职能交叉的情况,财务对于单位决策没有起到辅助监督规范作用,进而导致“一言堂”、“小金库”等突出问题屡禁不止,甚至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违法和违规问题。

(3)财务管理职能不明确。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能是做好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职能出现交叉,财务管理落实不彻底和到位。一些事业单位为了省事,为财务岗位设置了资产管理等职能,出现了又管钱又管物的情况,这种不规范的情况出现延续就容易引发腐败,使财务监管职能明显受限,导致财务管理失去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创新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要实现科学化、创新化发展,必须以管理实效性和管理规范性作为重点。从信息技术应用,内控机制完善落实等方面入手,确保财务管理工作持续有效开展,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和质量。

(1)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应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实用性更加突出。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财政集中支付已经成为主要趋势。财务工作有机融入信息化技术对于财务信息准确性和财务管理持续开展具有积极价值。计算机自动化办公,使一部分长期存在的财务管理风险被完全规避,使风险控制实效性更强,推动财务工作顺利开展。

(2)强化管理规范性,落实内控管理机制。现阶段,部分事业单位存在财务管理失范情况,为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应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财务管理职能,明确管理目标,进而细化管理措施和行为。可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要积极落实内控管理机制,通过内控手段提升财务管理效率,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性和资金管理安全性。内控机制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因责任落实不到位,风险意识不强等原因造成机制失灵,管理失范。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性质而设置内控体系,明确各种内控的措施,使内控能够积极发挥作用,在支付程序、资金管理、领导决策监督方面切实有效体现内控价值。同时内控也要随着管理工作的多样性发展而覆盖到更多领域,将所有涉及资金收支的工作及事项都纳入监管范围。

(3)强化人员培训教育。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高低,一方面,取决于制度的完善性;另一方面,则取决落实的情况。人员素质和能力是直接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做好财务人员管理和培训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实际的教育培训工作当中,要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在坚持职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教育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同时也要结合信息化应用和规范化管理要求,进一步结合内控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直接支付等新制度及方法,强化技能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在内控管理和日常会计业务中发挥应有作用。

五、结语

事业单位承担着一定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财务管理是基础性管理工作,持续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效能和质量成为事业单位稳步发展的必然选择。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分析,同时结合问题提出必要的改进和创新举措,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为绥中县前所计量测试所)

参考文献

[1] 王欣.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问题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3(02).

[2] 单蕊丽.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研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02).

[3] 张培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1).

上一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下一篇:BSC,EVA,KPI在国企绩效评价中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