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名校饭堂那些事

时间:2022-09-24 01:02:06

教室、宿舍、食堂,在大学“三点一线”的生活中,因为“鱼龙混杂”,食堂往往是更能产生传奇的地方。

当人们回忆起大学时光,总会有很多故事与吃相关。学校食堂即使荤腥寥寥,但至少是出奇的便宜,即使难免吃出异物来,但至少没有地沟油。更何况,每个学校食堂总还有那么几样让人惦记的美食,那么多口口相传的传说,以及那些呼朋引伴的青春记忆。

“科学控”对上“馒头神”

一则关于清华大学食堂的故事流传甚广。清华两女生吃饭,一位对另一位说:“我还没吃饱,想再吃一点儿。”另一位说:“你要什么·我去买。”前一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这个段子有几分可信,要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清华,其学生的“科学控”精神经常体现在吃饭上。一个清华学生曾在学校后勤网上投诉食堂给的米饭太少,他是这么说的:“做了个实验,用三两米煮成了十一两饭,去掉不精确的因素,算一两米煮成三两饭,应该是150g,远大于食堂的标准90g。”还有一名学生投诉饭菜里有异物,她写道:“今天中午在十食堂五号窗口小炒中竟然出现一只长约1cm,最大宽度约6mm的类似蟑螂的虫子,呈乳色状,身体部分残缺。”

还有个段子是关于英语的。一位南方籍学生排队买小笼包子,师傅不明白他是要四个还是十个,该同学一急,冒出一句:“ten,of course。”师傅答道:“I see!”然后迅速叉了十个包子,临了还加一句:“早这么说不就结了,这么费劲!”

清华食堂的确曾有过一个用英语卖饭的窗口。那个师傅叫张立勇,人称“馒头神”。一天中午窗口挤满了人,有的学生迫不及待递进碗,他脱口而出:“Would you please wait for a while·(请等一下好吗·)”学生们愣住了,伸进窗内的手和碗都缩了回去。“Thanks for your patience.(谢谢你的耐心。)”张立勇笑着又加了一句。

还有一次,两个学生在卖饭窗口前讨论,英语单词中有面包,怎么没注意有“馒头”呢·“有,是Steamedbun。”张立勇接过话茬。

2004年,初中毕业的张立勇托福考了630的高分,令很多人佩服:“少林有‘扫地僧’,咱们清华有‘馒头神’,都一样地惊世骇俗。”

张立勇还通过自考取得了隔壁学校北京大学的大专文凭。北大以“一塔湖图”著称:“塔”是博雅塔,“湖”是未名湖,“图”是图书馆。许多人都在湖光塔影中流连忘返,却不知在北大艺园食堂里有一道招牌菜就叫“一塔湖图”:胡萝卜配烤大排。

北大燕南食堂有一个特色:中午站着吃。不仅是因为座位难找,更因为下午紧接着就要上课。“这是最近的食堂之一,我们都计算过,只有这样以分钟掐着时间,才赶得及。”

万能的土豆

京城的大学食堂中最出名的是中央民族大学。曾有“海淀四绝”之说,无论是“北大的园、清华的汉、北外的妞、民大的饭”,还是“学在清华、玩在北大、爱在人大、吃在民大”,总之不能漏掉“民大的饭”。

民大的食堂胜在品种多,一个风味食堂包揽了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特色佳肴。每逢少数民族的节日,餐厅会变成个大party,提供正宗的节日美食。而外国留学生众多的北京语言大学的食堂则更国际化,日韩料理、东南亚风味、西餐分庭抗礼。

青春的记忆常常与吃有关,许多人回忆大学的时光总会有一篇是“吃在××的日子”。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道广受追捧的名吃,比如,清华七食堂的小笼包,北京大学一食堂的冬菜包。小菲在录取通知书上就看到了冬菜包是北大的名吃,入学的最初几年,她常常早起去吃,因为过了七点半就被抢没了。

北京电影学院的食堂特别迷你,只有一座灰色两层小楼。那里的宫保鸡丁是一绝,量大味足。当然,很多人去北影不是为了美食,而是为了美女,可能隔壁桌坐的就是赵薇,或者周冬雨。这方面一直不太抬得起头的清华,现在也有了自己的招牌,那就是“奶茶妹”章泽天,这个以清纯形象在网上迅速走红的小姑娘放弃进入娱乐圈的机会而选择了清华。

京城高校中最出名的一道菜当属中国传媒大学的水煮鱼,很多海淀的同学都千里迢迢赶去品尝。“没吃过水煮鱼,就没来过中传。”从中传走出去的白岩松等名主持也对其念念不忘,常回来撮上一顿。

中传毕业生、歌手王蓉还写过一首《水煮鱼》纪念这段岁月:“骑着二八单车在胡同里自由穿梭,我们转过街角想起了第一次约会。就在这家小店你被辣得满头大汗,还要装着小菜一碗为我忙得团团转,我爱你就像爱吃水煮鱼。”可惜,因食堂改为他用,中传的这道菜在2010年彻底成了传说。

而土豆则是学校食堂永不谢幕的主角,切块的、拉丝的、片状的、长条的、切瓣的、捣成泥的。它也是万能的,在宫保鸡丁里是鸡丁,在水煮肉片里是肉片,在咖喱牛肉里是牛肉……难以想象,没有了土豆的学校食堂该怎么办。

上一篇:基于“卓越计划”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下一篇:肥胖的流浪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