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时间:2022-09-24 12:17:33

新课程背景下物理课堂教学的优化

摘 要: 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物理的学科特点和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物理学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开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运用探究式教学法,随堂评价等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关键词: 中学物理教学 教学情境 优化课堂

物理教学要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应当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物理的学科特点和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学习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物理学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全面考虑教学目的、规律、方法,深入钻研教材内涵和考虑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首要条件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做一种自我需要,在课堂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有效的教学情境使原来枯燥、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活泼,能有效促成教学目标向学生的学习目标转变,并在师生双边活动中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教学《物质密度》一课时,在揭题后可设问:“给你两个金冠,你知道哪个没有掺假吗?”学生会脱口而出:“怎么才知道呢?”“要是体积一样时,又怎样去区分呢?”“要是质量一样时又该怎么办呢?“用什么物理量来表述不同的物质呢?”在让学生自己看书后,可引导学生回答“物质的密度有什么特征呢?”“物质的密度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等问题。这样借助揭题让学生提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自己动脑、主动探索和相互协作,在愉悦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创设教学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抓住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紧扣教材的中心,为突破难点而设疑,使之有针对性。创设教学情境应符合学生的学情,使学生乐于思考,易于联想,确保情境问题的启发性。所设问题也要具体,不能空洞无物,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同时也要考虑问题的趣味性和适时性。同时,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避免盲目性,如果一味为创设而创设,那么这样的情境对于课堂教学是无益的。如教学《大气压》一课时,老师说:“今天让你们自学课本,然后说说你懂得了大气压的哪些知识?有什么问题要问,好吗?”待学生自学后,鼓励学生说说发现的问题。有的问:“为什么大气压可以把木桶压裂?”“身体里也有空气但怎么没有把我们人的肚皮给涨破呢?”“为什么空杯上的纸板,翻过来后要掉呢?”“在杯中加满水后变重了,纸板反而不掉下来呢?”对此,教师不急于直接告知他们答案,而抓住重点知识讲解,再让他们讨论、计算、释疑。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均得到了训练。

因此我们应该坚持“为学习而设计”、“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原则,不仅注重预设教学情境,更要关注课堂中生成的鲜活的教学情境。只有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才有可能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探究和创新,使物理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出发点

在教师创造促进学生学习的动态环境过程中,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焕发生命力的源泉。由于物理学科的特点,科学探究应是这门课程的主线,“推动学习方式的转变,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是物理新课程理念之一。概念的记忆固然重要,但得出概念的过程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在积极思考的同时还要动手。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中的关键处、疑难点精心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自主探究活动,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让学生澄清模糊认识,正确建立并理解物理概念。

例如,在学习《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时,可以通过用自制的实验器材演示单根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进而引导学生猜想通电导体受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合理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小组讨论,合作交流,通过设计的实验方案验证自己的猜想。每组再推选一名代表到黑板前面结合演示器材说明如何进行探究。上来的同学演示得有模有样,下面的同学争先恐后地予以纠正和补充,课堂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与活力。学生在终生难忘的演示中,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探究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亲身经历与感受教学内容在现实背景中发生、发展的过程,通过观察、实验、探索、思考,以及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

又如《浮力》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如何探索物体运动规律,要用什么器材,在实验中如何减小误差,实验操作程序如何。并向全班同学提出:你将如何探索浮力的规律?让学生去体验阿基米德研究浮力时所走过的过程,并从中学会运用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即推理、假设、验证与外推的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实践表明,通过自主探究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展现了每一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精彩一面。

我认为,物理课堂的沉静、独立的思考是必要的,也是符合物理课堂特点的。只有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才会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往、沟通和合作,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主动积极地参与探索。

三、合理运用探究式教学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有力保证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给学生留下拓展、延伸的空间和时间,对有关课时作进一步的探索、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从学习形式上讲都是对常规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发展,它能使物理课堂更加开放和更加具有活力,更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探究。

由于课时的限制,我所选择的探究式教学的课题必须是中学物理的重点内容或核心知识,它们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价值,而且都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问题是科学思维的起点,探究性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探究性学习应是以学生为主体,即所选问题必须来自学生的生活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比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向心力、动能定理等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为了探究而探究,更不要事事都探究。有些物理知识是不宜用“探究式”进行教学的,因此该说的还是要说,该讲的还是要讲的。有时,讲授式教学仍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四、恰当运用随堂评价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评价,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解答一份试卷,然后简单地给学生一个等级或者分数,而是强调采用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多主体、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实现评价的发展,其重要的措施是突出它的过程性。要通过对每一位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和了解,利用评价的手段来改进教和学,不断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特别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随堂评价。随堂口头评价是快捷、高效且对学生影响很大的过程性评价之一。口头评价可以让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建立信心、促进发展。但要注意度的把握,要针对年龄特点,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提倡使用激励语言,杜绝讽刺和挖苦学生。只有让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才能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五、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添加剂

就中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转向抽象思维为主的过渡时期。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就容易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课堂上如果能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利用计算机等电化教学手段的再显性,通过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演示,使课堂教学实现由静态变为动态的转变,教学课堂就会真正焕发生命力。比如:讲解磁场空间分布,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等,通过多媒体所演示的变化过程,就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理解新知识。总之,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必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它会让物理课堂充满活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

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无疑在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认识,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物理应用能力,以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师应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理解课标的深刻内涵,以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为切入点,充分体现物理本身的特点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物理思维方法,帮助学生进行物理知识的再创造,真正使物理课堂教学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余珠主编.中学物理教材分析. 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6.

上一篇:物理教学中设计课堂提问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物理课堂教育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