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自然鲜活语文课堂

时间:2022-09-24 12:14:35

让大自然鲜活语文课堂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暖花开、春色满园的季节,校园里到处充满了春的气息。课间,欢声笑语响彻云霄。碧绿的杨柳梢,鲜嫩的芳草地,淡雅的小草花,诱人的馨香扑鼻而来,那情景连老师看了也眼热,可“无情”的上课铃响了,学生们极不情愿地走进教室,看着学生向窗外频频投射的留恋的目光。我心中猛然一动,为何不因势利导,借“春”发挥呢?于是我走上讲台,便明知故问:“大家喜欢不喜欢春天啊?”“喜欢!”声如雷鸣,顿时,学生脸上重现兴奋之神色。“那好,这节课我们就走出课堂,到校园中去,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一起来欣赏春天并赞美春天,好吗?”不出所料,同学们乐得拼命鼓掌。

首先,我带领学生想关于春的成语。学生们反映强烈,脱口而出,什么“春暖花开”、“春意盎然”、“春色满园”、“春风得意”、“春寒料峭”、“春华秋实”、“春和景明”、“春意阑珊”等等。

其次,是搜索脑海中先人们描写春的古诗词,学生们更是争先恐后。

学生1说“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这是宋・徐俯《春游湖》中的诗句,它写出了游人的喜悦之情。

学生2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唐-韩愈《早春》中的诗句,它写了春雨如酥,万物皆醒的情景。

学生3说“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是宋・朱熹《春日》的诗句,它写出了色彩斑斓的春景。

学生4说“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它写了春天花草的旺盛生命力。

学生5说“春风又绿江南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写春风的魅力的。

学生6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唐・杜甫《春夜喜雨》的诗句的,它写出了春雨悄然无声的滋润万物。

学生7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是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

学生8说“阴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浑。”这是《汉乐府・长歌行》的诗句。

学生9说“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的诗句。

学生10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柳杨风。这是志南《绝句》中的诗句。”

看着这满园春色,学生们对春的喜爱化作为脱口而出的诗句,一个个沉醉在诗的海洋中,似乎都做了雅人,成了诗人,那片片坠落的杨花柳叶也变的越发可爱美丽。

接着我又问道:“最有价值的雨是什么?”“春雨贵如油”一个学生说。“最神奇的刀是什么?”“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有学生大声说道。“最富有生命力的草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学生高声地答到。

在后来,我又和大家共同联想着有关春的典故。于是有个学生就开始讲述“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来源:

相传唐朝中期,有位著名的诗人孟郊。他出身贫苦,从小勤奋好学,很有才华。但是,他的仕途却一直很不顺利,从青年到壮年,好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了榜。

唐德宗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孟郊又赴京参加了一次进士考试。这次,他进士及第了,而这时,他也已经46岁了。他高兴地作了一首《登科后》的绝句:“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旷荡恩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表达他当时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那种穷困窘迫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今天我高中了进士,才真正感到皇恩浩荡;我愉快地骑着马儿奔驰在春风里,一天的时间就把长安城的美景全看完了。这首诗把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成为千古名句。“春风得意”原指读书人考中后的得意心情,现在一般形容事情办成功,达到目的后那种得意洋洋的情态。听他滔滔不绝的讲述,我不禁也惊诧于学生知识面之广!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就要下了,我又让学生们找带“春”的字的电影、电视剧、小说、以及歌名,这就更难不倒他们了:《春天的故事》、《春暖花开》、《春天在哪里》、《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甚至还听到不少学生在小声哼唱呢!

看的出,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完全被调动起来了。作为老师的我真的很高兴,真想不到,这美丽的大自然为我们送来这么好的礼物――一节别开生面的语文综合课,通过“春”这一线索串起古典诗词佳作,感受文学瑰宝魅力的同时,又能达到“温故而新”,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关键的是这一切全是学生主动获得的,因此直到下课,学生们仍意犹未尽。

受此启发,后来我在“窗外雨潺潺”的课堂上,又和学生一同“品雨”;还在“玉树琼枝”的纷纷扬扬的大雪中,和学生一起“赏雪”;在“秋叶飘落”金黄的季节中和学生一同“颂秋”……意兴盎然,其乐融融,也许这也可以算作“情境教学”吧!

通过这几堂课,我悟到了:语文教学不应该受太多约束,它是有生命的,与大自然和社会同呼吸、共存在的。悠久的历史源泉,淳厚的文化底蕴,语文的博大精深,让学生肃然起敬,更能给他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惊喜,我与学生一起徜徉在春夏秋冬中,让学生闲游于唐诗宋词元曲谈古论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伴屈原寻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携李白腾飞……

曾记得古人云:“问渠哪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鲜活的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是语文教学永恒的港湾。绚丽多姿的自然生活,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温馨浪漫的家庭生活,都是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语文教学本来就是富有很强的生命力的,它不应一味地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室里,它应扬起生命的风帆,翱翔在生活的天地之间。

上一篇:《汉家寨》教学设计 下一篇:用《课程标准》解读孔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