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经济林发展必经之路

时间:2022-09-24 11:42:51

山区经济林发展必经之路

摘要:山区经济林是我国林业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我国的山区经济林发展中普遍存在着科学规划不到位、技术能力低下、生产规模小、管理方式滞后等问题。鉴于此,从科学规划、科技推广、产业化发展、管理创新4个方面提出了山区经济林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山区经济林;科学规划;科技推广;产业化

随着我国林业重点工程战略的实施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山村经济林已成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山村经济林面临的现实选择是科学利用山林资源,拓展经济潜力,走上一条区域居民增收和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复合之路。

1.山区经济林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首先,缺乏科学规划,发展能力不足。一些地区未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局限,盲目跟风发展经济林,致使山林资源与区域发展矛盾突出。地方政府在“政绩光环“的照耀下,一味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使得产品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降。而对本地的优、名、特资源未给予充分重视,看到临近市县有好的项目就一拥而上,产业雷同现象明显,无形中降低了区域林业发展的竞争力。其次,科技上程度低,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科技推动生产发展,山村经济林发展过程中,育苗、种植、管理、流通、上市等环节中科技含量偏低。一些产品生产时未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存在产品农药残留超标、规格不达标等问题。再次,生产点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个体农户分散经营是经济林发展的一大难题。其生产点分散,很难实现规模经济,导致市场竞争能力弱。加之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难以形成集聚效应。最后,经营管理方式单一,制约长远发展。山区经济林在发展过程中,主要依靠自主经营。一方面造成投入资金不足,影响到产品质量和产业规模扩大;另一方面发展受到区域限制,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2.山区经济林发展必经之路

2.1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化发展,结合自身资源和产业特点,大力发展与本地区经济相得益彰的产业。其次是发展分层化。把发展重点放在那些发展前景良好,但发展潜力却很大的岗坡地上;在发展内容上,要将发展重点放在开发优势资源和特色化产业上,扬长避短,将自身潜力转化为自身优势。再次,发展规模要适中。集中资金,集中发展,达到发展一方、见效一方,不盲目、不跟风。最后科技引领发展。大力引进和推广适合自己的新品种,实现丘陵山区经济林产业经济的稳步发展。

2.2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管理

努力完成地区特色经济林产业从资源支撑型到科技支撑型的过渡。发展一批高科技含量的生产示范基地,树立科技完善产业的标杆,以此带动地区产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科技推广体系健全化,开展多种多样的特色经济林栽培和管理技术课程,定期培训林农,使经济利益最大化。大力落实行业协会和专业经济组织的基本建设,提高其技术服务能力。协会和经济组织紧密结合,使得发展模式更加趋于标准化、科学化。种苗问题要着重关注,标准化、科学化生产和管理都要着重体现,从种苗栽培到产品采收,要坚持科学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监管力度要大。生产和管理方面要做到万无一失,完善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监督机制,保证产品质量,才能实现经济收益。与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合作。山区经济林提供实验场地和设施,合作方提供科技支持,共同打造一条科技带动经济之路。

2.3树立企业标杆,实现产业化

坚持扶优扶强、树立标杆的方针,大力发展多种多样的经济模式,将山林改造、扩大、建设结为一体,大力发展产业化经济。在生产区附近建立贮藏保鲜、加工及运输等服务性产业。政府不再完全掌管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发展方向,对个体、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行逐步开放。大力推进优惠政策的实施,对标杆企业进行资源和科技的重点扶持或帮助。树立多批多产业标杆,真正实现多产业的经济利益增长,同时多批标杆相互影响,使得地区经济稳定性日益增长。努力做到发展一个产业,带动多方经济,树立一批标杆,带动产业发展。

2.4打破现有枷锁,吸收各界资金,大力发展经济林产业

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为山区经济林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地方政府要打破现有各种林业政策的枷锁,建立完整的政策体系,探索多样化的土地使用权流通方法。同时积极宣传自愿有偿转让、租赁经营、拍卖林地使用权、入股合作等形式的优点,鼓励相关利益体主动创新山林经营方式,为山区经济林发展注入更多的社会力量。积极吸纳外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人股山区经济林,建立租赁、拍卖、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合作方式,优化山区经济林产业的资金、劳动力、土地等方面的资源配置。

上一篇:营林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探讨 下一篇:解析各因素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影响